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可可西里,邂逅藏羚羊。

(2010-08-26 10:48:18)
标签:

旅游

杂谈

可可西里

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

原创

图片

山谷百合

分类: 放飞心情

  

 星期四 天气 晴转阴 29℃~20℃  微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藏羚羊。

真巧,正好拍到一公一母。

 

汽车飞驰,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马师傅,我们能看到藏羚羊吗?”我们问司机马师傅。

“能。还能看到黄羊(藏原羚)和野驴。”马师傅回答。

“真的?!太棒了!”

兴奋的我们,立时瞪大双眼四处扫射。

可直到双眼发酸,连根羊毛都没看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瞧它,胆子多大,居然敢无畏地与我们指向它的“枪”对视,哈。

它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拍于7月24日16点45分

“看,黄羊!”

就在我们萎靡之时,马师傅最先发现了目标。

“哪儿呢,哪儿呢?”

我们立刻抖擞精神,边搜索目标边摸出相机准备拍照。

哇,真的诶!模样还蛮可爱呢!

此时,我那一直被视为累赘的长焦头终于发挥了一回作用。 

这马师傅也真是厉害,一边开着车,一边用眼睛四下里张望,居然眼睛比我们都尖,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觅食。

我以为它们是没有尾巴的,细看这照片才发现,有!哈哈。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时地发现一只、两只,或是几只在觅食或奔跑的黄羊。

遇到藏羚羊,是在这之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问马师傅,黄羊(也叫藏原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与羚羊有什么区别?

可未等马师傅开口,我突然发现黄羊的小屁屁,白色的,好可爱啊!

看这张照片,它好象是在有意用事实回答我的问题呢。

其实,对于熟悉可可西里地区生物的人来说,

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哪个有“白屁股”。

我开始佩服自己的观察力穿越可可西里,邂逅藏羚羊。

 

原以为我们不会遇到藏羚羊了,却没想到,与它们不期而遇又是在我们睡意朦胧之时。

马师傅边将车子减速,边对已经放倒的我们说:“藏羚羊!”

声音虽不大,但并未真正睡去的我们几个,似听到战斗口令,迅速坐起。

哟,这次离我们好近啊,就在公路下边,与我们的车子不过几米的距离。

而且这次可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大群,足有几十只!

 

手快的子轶已将相机对准了窗外,而我,也慌忙从包里掏相机。

与此同时,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太贪心了,不满足于隔着车窗玻璃向外拍摄,而是迅速地拉开了车窗。

由于用力过猛,只听“哐”的一声,车玻璃因惯性顶到头儿后发出了猛烈的撞击声。

正是这“哐”的一声,顿时惊了那些原本根本没有在意我们的藏羚羊,它们“忽”地向草原跑去......

 

我那个后悔啊,干嘛那么急切、干嘛那么鲁莽啊,否则,一定能够真切地拍到它们,甚至有可能得到几张局部大特写也说不定呢。

朋友们没有埋怨我,可我心里感觉特内疚,这么好的机会被我破坏了。

 

既然把它们吓跑了,我们索性开门下车拍羊屁吧!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看它们被吓的,都怪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待逃离至它们认为安全的地带,就又恢复了自然放松状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几只,还不时地回望我们。估计还有些惊魂未定呢,我罪孽深重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悠然自得的样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瞧远处那一只,多漂亮!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此行我们见到的最大的一群藏羚羊(局部拍摄)。

因为没有看到羊角,所以,我断定这是一群母羚。 

 

下面两张,是第二天上午八点二十左右拍到的原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前行,好象要去找妈妈的样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看这小姿势,多妩媚!

 

下面几片,为返程的火车上于晚上20点30分左右拍到的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因射程远、相机速度设置有误等,拍得不够清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公藏羚羊(有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此片应该是头藏野驴(从外形上判断。)

同藏羚羊一样,藏野驴亦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是此行看到的唯一一头野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中间有两只,好象是原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只奔跑的原羚,估计被经过的火车吓着了。

 

 

 

相关资料:

 

  “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图片左侧的烈士纪念碑介绍: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1994年),藏族人,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于1992年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西部工委),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身亡。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

  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地区建站最早、名气最大的的保护站,主要任务是接待游客与救治藏羚羊。

 

(资料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