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 |
星期四
一、
那天,当听到儿子如此问我的时候,我突然一楞,哦,这小子已经长大了。
欣慰!
“妈,你别用你们60后的标准要求我们90后行吗?!”
忘记那天我说儿子什么了,他居然这样回敬我。
无语!
那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儿子持手机傻笑...我知道那一定是同学发来了信息。
望着他当时的模样,我忽然生出一丝醋意的伤感,怕是今生我再也走不进他的世界了......
二、
最近在看龙应台的《目送》,当看到她写儿子的那些小插曲时,忽然产生太多的共鸣。
虽然我们与孩子之间相处的事件并不相同,但儿子们的表现,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作者在《目送》一文中,写她到机场送十六岁的儿子华安到美国做交换生。分别前,她照例拥抱儿子,她的头只能贴到儿子的胸口,她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着母亲的深情(印象中我也对孩子深情过,不知他是不是也在很勉强地接受我。)。通过护照检验之后,儿子倏忽不见,而她还在等儿子消失前的回头一瞥。可是,儿子却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男孩子大抵如此吧,不喜欢女人的缠绵)。
龙应台到剑桥演讲,细雨中与从德国飞来的17岁的儿子华飞相见。她递给儿子一把为他预备的伞,却被儿子以“这么小的雨“而拒绝(记得每个下雨或将下雨的时刻,我总是不忘提醒孩子带伞,可他几乎就没听过,宁愿被雨水淋着。);她和儿子在康河散步,她为某个情景所感动,而儿子说她“小孩”;她为明了了“欧陆”早餐与“英国”早餐的区别而大叫时,儿子说她“大惊小怪”;走到三一学院门口,作者指着一株瘦小的苹果树说“这号称是牛顿那棵苹果树的后代”,儿子对她说“你不要用手去指,像个小孩一样,你说就好了”;经过圣约翰学院,作者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树上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儿子看,而儿子却转过身去,一个快步离作者五步之遥,站定对她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五岁的小孩!”(哈,看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怎个要强好面儿的个性。)
我的儿子虽然不会介意我用手指什么,但一起外出时,他却很是不喜欢我当众叫他的名字。可不叫名字,我叫什么呢?!我总不能当众大叫“儿子,儿子”吧,相信这样会惊着一大片。
细想起来,青春期的孩子大抵都是这样吧!
随着时光的流逝,从前那个圆圆脸、大眼睛、长睫毛,总是奶声奶气地叫妈妈问这问那的小男孩再也不会回来了。如今,他已被时光之手雕刻成为高眉骨、深眼窝、削瘦面庞、深沉模样的翩翩少年了。
欣慰的同时,怎么会不生出一份伤感呢?!
四、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