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延吉帽儿山民俗园图片山谷百合 |
分类: 放飞心情 |
天气:睛;最高气温:32度
到延吉的第二天,为了缓解旅途疲劳又不耽误旅游,我们决定先浏览市区景点儿。查了又问,最终,我们决定去“帽儿山”和“延边朝鲜族民俗园”。
因为有老人,又因为这里的出租车起价便宜(6元钱),俺象捡到什么便宜、不坐白不坐似的不想放过出租车,于是,我们打车出门。遇到的出租车师傅人不错,非常善谈,免费为我们做了导游。他向我们介绍,“民俗园”离“帽儿山”非常近,可参观完“民俗园”再去“帽儿山”。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民俗园”已经停止建设,几乎荒弃了。据说是因为有领导说,延吉本就是个大民俗园,没必要再大兴土木修建什么“园中园”。好心的司机师傅带着我们在民俗园周边转了一圈,照了几张像。看得出,现在已经极少有人来参观了。听说这里曾热闹非凡,参观的游人和节假日来此地度假的当地人非常之多。
朝鲜风格的建筑。房子屋檐非常有特点,整体看,很象汉字的“合”。
离开“民俗园”时,在车上拍的周边环境,多美啊!
接着,我们去了“帽儿山”。
我在网上搜寻帽儿山的简介,得到的资料却不多。现从别人的博中整合了一部分内容贴在我这里,算是向大家作个介绍。
帽儿山位于延吉市南10公里处,它是延吉市的标志,也是龙井市和延吉市的界山,海拔517米。由于延吉市的地形三面环山,是个小盆地,所以,小小的帽儿山便成了延吉市的制高点。
它之所以叫帽儿山,是因山的形状看起来象一顶老头毡帽。帽儿山孤悬高耸,故远在渤海国,辽金时期就为人们所重视,曾经是烽火台、瞭望台的设置地。
据说原来的帽儿山光秃秃的,很难看。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延吉视察时,曾建议多种树,要绿化好帽儿山。现在的帽儿山已是满山皆绿、苍松似海、林涛灌耳了,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571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1%。山上的树是宽叶密冠,多为柞树;山下是人工落叶松等其它松树林。
如今的帽儿山从山顶向下俯瞰,山的西南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果树林连坡接岭,这是亚洲第一大苹果梨种植园。山的东南方向则是富庶的海兰江平原,海兰江蜿蜒流过,两岸平畴沃野稻花飘香,是驰名远近的延边优质大米的生产基地。
站在山顶,放眼西边的土地
站在半山 远眺延吉
这样的松树,怕是只有在东北地区才可看到吧?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举家来此休闲的游人很多。
年轻人坐在地上玩起了“扑克”。
我还用手机拍到了鲜族一家人载歌载舞的场面,可惜暂时无法上传。
上山的路,都是这样的木踏板。据说这是松木,经化学药品沁透处理而成,可保持30年不腐烂。而且,所有材料都是环保的。
行走在上山的路上,道路两边的林中,总能见到用瓦片垒起的大小不一的石堆。
据说将石块垒成这种样子可以保佑平安。这是我见到的最高最大的石堆(偷拍MM,留作纪念)。
真喜欢这样笔直高大的松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