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秀荣戏曲演唱荟萃》赏析

(2017-03-10 14:32:10)
标签:

谷秀荣

文化

娱乐

分类: 梨园菊部

《谷秀荣戏曲演唱荟萃》赏析

 

《踏歌而来·谷秀荣戏曲演唱荟萃》珍藏版由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见面会上如约而来,颇感相见(听)恨晚。

这是一部含6碟CD、6碟DVD的演唱专辑(以下简称“演唱专辑”),是谷秀荣艺术生涯里难得的音像作品,我如获至宝,十分兴奋,回家后就迫不及待的反复欣赏。

有些唱段早已脍炙人口到处传唱,熟悉的声音竟也百听不厌,还有很多初听的唱段未曾听闻,倍感新鲜!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仿佛进入到一个艺术百花园,这里喜鹊迎春,百灵映梅,梨花带雨,四季流转,人生百味,在精神世界里不停切换。

窃以为听戏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广度,一种是深度。之前是戏都能听,一知半解。现在挑派别、选行当、集中研摩。通过对谷秀荣不同时期的所有戏反复聆听、领会、理解,并对其生平逸闻如数家珍之后,方彻悟“戏如人生”的深刻含义。

音色独特,这是谷秀荣独树一帜的首要条件;音风阳美,这是谷秀荣别具一格的必要条件;戏路宽广,这是谷秀荣百花争艳的优越条件。人生如季,百花齐放,总有适合她的季节和土壤。

今简述谷秀荣演唱专辑的点滴体会,共勉于下:

http://s4/mw690/001kRJqrzy79orhVOHFc3&690

一、音色独秀 百灵清脆

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百灵鸟,很惹人喜爱。歌喉美妙,声音洪亮,高超的效鸣本领,让它的歌不光是单个的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唱起来成套。

如果艺术用百灵的歌喉来形容歌唱的境界,谷秀荣当此殊荣!

谷秀荣的声音是天生的,不是靠技巧发出来的,生活中一频一笑一开口,就能感觉到那种百灵之赋,音色美丽,音质纯净。

她的嗓音宽厚明亮,圆润清脆,激越高亢,持久通畅,却不失浓郁的韵味,柔美的细腻,具有明显独特的标识度。

听谷秀荣的唱不用看字幕,就能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听出戏词的内容。“吐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谷秀荣一句一句唱得真,一字一字吐得清,她把唱词弄得十分精准才进入歌唱,永远不从曲调开始,而是,顺着唱词的意境,传出人物的神韵。

这种吐字清晰的功力十分难能可贵,所以,有专家对她非凡的读字闪板的嘴皮功夫赞誉有加,正如明代音乐理论家魏良辅所说的“三绝”——字清、腔纯、板正。

她的理念,她的本底,加上先天独特的音色,在梨园世界绽放出一朵具有纯正豫剧韵味的梅花,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http://s6/mw690/001kRJqrzy79orpE0Hbe5&690


二、 阳刚大气 柔亦细腻

“阳刚之美”是谷秀荣扬名立身的风格和基调。

一提起谷秀荣的唱腔,不少人都会给以激扬奔放、大气磅礴的评价。铿锵有力的唱腔总是那么鼓舞人心,《人民日报》上评论文章的醒目标题就是“本色阳刚之美”。特别是《五世请缨》中她饰演的佘太君形象,让人难以超越,堪称经典。

我们熟知了谷秀荣高亢嘹亮的演唱风格,因为那是她扬名的出口,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是人们的习惯。

其实,这并不是谷秀荣唱腔世界的全部。

艺术充满着辩证法,观众的欣赏需求有阳刚之爱,也有阴柔之好。豫剧的声腔特点也不能以“大江东去”的豪放一言以弊之,更不可忽略“晓风残月”的婉约之彰显。对于一个艺术家,只有阳刚没有阴柔是不完整的。

从《演唱专辑》新奇的发现,她的唱腔里其实有许许多多婉约轻柔、细腻典雅之呈现。意外听到幽咽舒缓、轻柔抒情的新鲜唱段,我们发现了谷秀荣隐藏的另一面。

我们不妨听一听:

1:《贺后骂殿》最末一段“手拉着德芳儿走下龙廷”,尤其前8句唱,唱出了贺金蝉的凄婉与无奈;

2:《白蛇传》第一段唱“白素贞在峨眉千年修炼”,唱出了主人公初离仙山乍到人间的喜悦与憧憬;

3:《白蛇传》中盗仙草誓救许仙生还的白素贞向鹤童鹿童二仙官的哭诉与乞求;

4:《软玉屏》中的白妙香唱“繁华梦醒来留枕上”,叙述她的离奇身世和曲折遭遇;

5:《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春妮念信,整段唱表现了春妮的伤感、哀怨与担忧;

6:《家乡的问候》是198512月第二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谷秀荣参加河南省慰问团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唱的唱段,抒发了后方人民对边防战士的无限深情、诚挚地关切、热忱地问候;

7:《革命的一家》中母亲的唱段“啥时候能回到党的身边”。把一位觉悟极高、纪律性极强的地下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的焦虑、不安、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8:《李双双》核心唱段“小菊儿你睡得又甜又香”。心直口快,爱打抱不平的李双双内心深处有着炽热的爱,爱孩子,爱丈夫。据说,这是20135月已是67岁的谷秀荣录制的新唱。此段作曲婉转,腔弯细腻,谷秀荣唱得流畅舒展、清丽委婉,十分熨帖。

以上8段唱,人物身份不同、年龄层次不一,所处境遇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女性——性情的温柔、情感的细腻、思想的深邃。

谷秀荣把这些柔性唱段中情感的充沛度、音质的饱和度及音色的甜美度拿捏的恰倒好处,以情动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处处洋溢着阴柔之美。

你再听:

“手拉着德芳儿走下龙廷”、“白素贞在峨眉千年修炼”是以“轻起首”开唱,瞬间缓呼,造成一种距离感;

“指导员我真想哭是以“气声起首”开唱,以气传声,一开腔就引人入胜;

“一心想动凡念不愿修仙”、“也不知那人儿他在哪厢”、“素贞纵死也心甘”等结束句的收声收腔,有缓止弱收也有急止强收,无论是对声腔的操纵控制,还是声音的拓展延伸,总是表现出“优柔重于辉煌”之势。她那种情感的感染力、撞击力、渗透力如春风化雨、似水滴石穿、润物无声,像九曲黄河峰回路转,却也以柔克刚,让人感觉出心灵世界的波涛汹涌。

听过了谷秀荣风格不同的演唱后,除了给我们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丰富多彩的音乐享受外,还启发了对她全面的审视和对比的思考。

感情的表达是通过不同的呼吸营造出来的;声音的好坏很大程度是靠气息控制的;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完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

她的歌声带味道,有甜的、有酸的……,五味俱全;她的歌声带颜色,有红的、有紫的……,七色尽现;她的歌声带诗意,有抒情、有叙事……九体杂陈;她的歌声带画面,有素描、有写意……,出神入画。

谷秀荣凭借先天的嗓音和扎实的功力让声腔运用自如,既能排山倒海,气壮山河,也能气足神满、柔而不绵。同样也能巧妙地把情感的涟漪、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处理得有腔、有韵、有味。

由此看来,谷秀荣的演唱风格是多栖的,所谓阳刚,那是角色的需要,人物变了,性格不一样,自然需要不同的唱腔。她就象一个书法家,毛笔写的好,硬笔也不差;她就象一个相声演员,能在捧哏、逗哏中全能变换;她就象一个大家闺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多才多艺,这才无愧于大家的风范!

以阳美为主,刚柔相济才是科学的唱腔铺排——这是谷秀荣的豫剧声腔认识论,也是戏剧大家的追求,她根据角色因人设腔、兼收并蓄,她唯用“心”, 以情带声,用生命在歌唱,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唱腔风格。

阳则豪放大气 柔则婉约细腻,这才是完整的谷秀荣!

http://s14/mw690/001kRJqrzy79orIL9Mx4d&690


三、 戏路博广 行当宽阔

在《演唱专辑》里谷秀荣呈现了22个舞台形象。当然这不是她的全部,还有更多的艺术作品无法欣赏到,颇为遗憾。

传统戏中,谷秀荣扮演的老旦有两个佘太君(《五世请缨》、《穆桂英挂帅》);花旦有红娘(《红娘》);刀马旦有花木兰(《花木兰》);帅旦有穆桂英(《穆桂英挂帅》);彩旦有李夫人(《凤冠梦》);闺门旦有白妙香(《敕玉屏》)等

现代戏中,谷秀荣扮演有党支部书记方海珍(《海港》);党代表柯湘(《杜鹃山》);李奶奶(《红灯记》);地下党员母亲(《革命一家》;豆腐西施李大脚(《黑娃还妻》)。

她简直是全能的戏把式,能老能少,可男可女;英雄便充满正气,民妇亦幽怨哭啼;可飒爽英姿上边关,可狡黠撒泼坐地上;大家闺秀就矜持,小家碧玉亦伶俐;家属就动之以情,干部就晓之以理;可以做丫环,也可当侠女;将相帅兵,妇幼闺寿,穿越古时,立身现代。她的艺术世界,如风雨云月,变换多端。

她不是只凭一副天资好嗓子,而是靠勤奋,靠感情,靠责任。

她海纳百川,广征博采,集豫剧各路唱法各流旦角之大成,又吸收融汇其他艺术品种的歌唱精华,从而使艺术功底厚重,艺术视野广阔、艺术触角博大。所以,无论风趣诙谐的李夫人(《凤冠梦》)、柔弱纤巧的白妙香(《敕玉屏》)、温文儒雅的孟丽君(《孟丽君》)、英明神武的陶三春(《斩皇袍》)、还是一哭三叹的黄桂英(《大祭桩》),人物之间对比度强烈,却表演得个性鲜明,千滋百味,惟妙惟肖,卓而不群。

时而风度翩翩,时而小鸟依人;时而泼辣豪爽,时而俏丽甜美;时而盛气凌人,时而扭捏作态。她把角色揣摩透,把戏唱活了,达到了气、韵、境、趣的和谐统一,因而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弹拨观众的心弦,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给观众。

据说著名诗人王怀让每每看谷秀荣演出都会被她感染,在词中夸她“哭也惹人,笑也好听,果然大家风”!我看是!谷秀荣,她经得起历史的品评!

高议云台论战功,纸上得来终觉浅。说了这么多,还是自己去感受!去聆听!

《谷秀荣戏曲演唱荟萃》,为我们留下一处梨园胜景!一场视听盛宴!一个艺术生命的印记!

感谢谷秀荣的豫剧!

感谢豫剧的谷秀荣!

                                

                周广伟

               20149 于郑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