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感悟随笔 |
分类: 哲思 |
我不知道上帝给我的安排,但真的不打算早死。
20 岁到30岁之间我“挥命如土”,常常在生与死的边缘线上找刺激。没打算活过30。30岁生日我接到无数朵鲜花,简直像是葬礼,还有无数瓶香槟,似乎准备一醉方休,永远不再醒来。第二天下午南加州明亮的阳光照到我的眼帘,我试着动动手指,当然还活着。埋葬掉的只是烧尽了的、自恋的青春。
我突然想到父母,他们辛苦地养育了我,还老远地为我操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我决定从今后好好活。
现在的我就更惜命了,孩子们这么年幼,父母这么年迈。真的是这样,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爱情,没有血缘的纽带,我们还会有那么坚强的意志生存吗?我只知道,光我一人的话,我不会这么惜命。光我一个人的话,我会是一根干枯的树枝,早已被折断。
著名的捷克作家昆德拉(MILAN KUNDERA) 有一个理论:有一种人是为世上的另一个人而活着的,如果那个人不在了,他们的生命就随之枯竭了。还有一种人是可以为一群人活着的,只要这群人里的任何一个人生命是昌盛的,这种人就不会枯竭。第一种人的生命显然是最脆弱的,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中的奥菲利亚就是这一种。第二种人的生命力就强盛许多。但是,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重要的是在自己以外都有另一个生命的牵挂。
最近这几年我回上海见到一批影视界的老人,都80多,快90了。其中我最熟悉的是谢晋导演和秦怡老师。他们俩都80多了,身板还十分硬朗。秦怡老师整天飞东飞西参加各种会议和演出,谢导演还在搞剧本、集资准备拍新戏。我想到他们俩都有残缺的、不能自理的孩子。他们每多活着一天,他们孩子就多一天有人疼爱、照顾。这是一种无敌的精神力量。如果我是他们的话,我也会这样坚强,这样长寿。
长寿是一种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