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疾病缠绵,治愈困难,我们采取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地方药治疗地方多发病的原则,开发对胆囊炎治疗的新方法。本方法山楂茶调散适合慢性胆囊炎病,但经加减可治疗多种胆囊炎。
临床诊断符合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准则。
右上腹痛,或向胸肩、或向腰背串痛,常见局部压痛。兼有胃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呃逆。轻者隐隐不舒,重者痛苦不堪。B超检查,胆囊壁增厚大于0.3cm,胆囊肿大,胆囊腔变小或胆囊壁不光滑,囊腔透声欠佳。化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部分患者肝功异常(转氨酶增高)。
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办法达到满意的治疗,内科治疗胆囊炎用抗菌素、消化系统药物,输液、口服药物等很难达到治疗目的,尤其是胆结石胆囊炎除外科开刀手术治疗外几乎是束手无策,我们在用中药清热利湿,行瘀消瘀,理气和胃治疗的基础上,配制山楂茶调散治疗胆囊炎。在我们边远山区发病率较高,经过6次的调查,发病率约在7.97%。利用当地应有的山楂等资源,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的原则,经全科大家的努力配制山楂茶调散,自2000年3月至2002年12月用山楂茶调饮治疗胆囊炎98例的临床观察证实效果满意。对胆囊炎的治疗又有新的突破,创新点其一:地方药治疗地方多发病。其二:治疗胆囊炎又增加新的治疗方法。其三:无毒无副作用。其四:疗效好,价格低廉疗效好,非常适合临床。
治疗技术原理:它的发病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内伤,导致湿热内生,蕴瘀胆府,气血瘀滞。出现气机逆乱,疏泻失司,或阻滞经络,或壅塞常道,或横逆犯胃,至胆府失和,胃失和降,产生胁肋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在治疗上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与辩病相结合,利用中药的治疗特点,用山楂茶调散清热利湿,行气散瘀、理气和中的规则,治愈或缓解痛苦不堪的胆囊炎疾病。
治疗组药物组成:
生山楂5g:金钱草5g
茵陈5g 橘核
5g(打碎) 。
药物加减:有胆结石者加鸡内金。胁痛者加橘叶。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有化脓者加鱼腥草、连翘。病情重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加减。
用法:以上药物为一次药量,一般每日用1—2组,生用,用冷水冲洗干净直接沏泡,趁热多多饮之。
十天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做治疗总结。
对照组用消炎利胆片治疗,每日服三次,每次六片。
十天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做治疗总结。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化验室检查正常,B超检查正常。
显效:症状消失或缓解,B超及化检查部分正常。
无效:症状无缓解,B超及化检查无改变。
其中治疗组98例中,治愈 15例,占
15.31%;显效77例,占
78.57%;无6例,占6.12%,总有效率占
93.887%。
对照组病历30例,治愈3例,占10%,显效19例,占63.33%,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
山楂为主药,酸甘温,入足厥阴肝经血分,行血中之气,散宿血之瘀,清除油肉之积滞,橘核沉降,入足厥阴肝经,行肝胆之结气,二药相伍可增强行气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
金钱草清热利湿解毒,行瘀消肿,和胃降逆,茵陈清湿热、利肝胆,二药相伍功效益彰。
全方共起清热利湿,散结止痛,理气和胃。临床应用以中医辨证为基础,本方灵活运用,除治疗慢性胆囊炎外经加减可治多种类型胆囊炎,轻者用量宜小,重者用量加倍,随病情而定。胃酸多的生山楂可改用炒山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