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静珠的心语和心愿

标签:
沟口见闻藏族人蔡洪燕汶川文化 |
分类: 汶川记事 |
汶川地震两周年见闻(2)
格桑静珠的心语和心愿
办公室的一角还有一件特别的羌绣作品,这件作品不大,放在屋子显得很不起眼,但那鲜艳的花却让每一个来到这间办公室的人会眼睛一亮。
蔡洪燕就在地震源点卖一些关于地震的旅游品为生。
我一定要找到那名女子,想亲自听一听她的羌绣背后的故事。于是乎,我们驱车来到牛眠沟。我们幸运,终于在沟口的一长排临时摊位上找到了羌绣作品的主人公名——蔡洪燕,她正在摆摊忙着经营。
牛眠沟沟口便是映秀镇张家村2组,蔡洪燕同她的父辈一样,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蔡洪燕是藏族人,她的藏族名叫格桑静珠,3岁前因身体不好,父亲取名为“洪水中的小燕子”,是想让她多经历些风雨,早日成熟。
蔡洪燕本来在外地打工,1998年起在四姑娘山宾馆,从基层服务员一直干到部门经理,2004年为了爱情辞去工作,回家结婚,如今女儿已经5岁了。地震前20天回家为妈妈过生日,没想到竟碰上了这灭顶之灾。
大震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面对那么多无数个不认识的陌生人慷慨相助,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特别是东莞援建工作组的到来,让她真切的感受到人间的浓浓大爱。
2009年中秋节时东莞工作组又挨家挨户给他们送月饼,此时蔡洪燕纯朴的情感在这一刻被激发了,她对着当空的皓月,热泪盈眶,怎么才能表达对恩人的感激涕零之情呢?
就在中秋节的那个夜晚,她找出了针线,她要绣一件作品,以最真挚最纯朴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整整三天三夜,她终于完成了。
蔡洪燕绣的是一枝彩色的树叶,枝枝漫漫,鲜艳而又生机盎然……她说这种花名叫“幸福的花”,是她心中最美的花,现在只有援建家园的恩人,能配得上此花。
她要把亲手绣的羌绣交到工作组手中,但她却不知道他们在哪个地方,心里没底,又怕人家不要。
感谢“月饼叔叔”——标哥。“标哥”名叫陈志标,是东莞援建组工作人员,他在映秀的百姓中十分有名。中秋送月饼就是他的杰作。
“在沟口我找到标哥,我当时没把那作品带在身上,让他等我,他说不必要,走了。没有办法,我一定要表达心意,又找。……”蔡洪燕回忆起当初那一刻,仍记忆犹新。
最后,她终于鼓足勇气,找听并来到工作组的办公地点,亲自送出自己的心愿。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一无所有,也无以回报,只有一颗感恩的心。”蔡洪燕说得很纯朴而真诚,如今,张家村新的居民小区就在震源沟牛圈沟口的旁边,一排排现代气息很浓的房屋。“我家有90平方米,到时候用来经营做生意,这里今后的游客一定很多,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性格开朗的藏族姑娘格桑静珠高兴地说。
我们采风的作家作也来到源点纪念石前留影(从右至左:凸凹、章夫、蒋楠、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