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凭什么笑傲千年(9)
崩密列:谜一样的残缺宫殿
吴哥窟的惊人之喜,可以随时随地地体现出来,敲打着你的神经,让你猛然间兴奋莫名。崩密列就是这样一处令我意外之喜的景观。我们一行穿越土路,走过石桥,不到3分钟,迎面看到七头蛇的石雕和不甚明显的石栏,典型的吴哥窟神庙的入口,所以肯定我们已经靠近神秘的崩密列。

又继续前行了约5分种,看到高大的树木和树木下四处散落的显然人工雕饰过的石块和石柱,终于看到了梦中萦怀已久的崩密列的轮廓。
抬头四望,崩密列建于高于路面1米左右的台基之上,围墙已经坍塌,石块静卧散落着,四周是茂密的丛林。绿色的树木与灰褐色的石块构成一幅典型的吴哥窟遗址的画面。
崩密列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尚未开发,游人甚少,比较荒僻,基本保持着200年前法国人发现时的情景,寺庙的神秘气氛仍旧在森林深处四处弥漫。
我很赞同朋友的观点,不要因为路途遥远,就不去崩密列。“这是吴哥所有景点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如果是吴哥像长城,像故宫,像颐和园,那么崩密列就是圆明园。”充满了残缺和破败的美,那长满青苔的胡乱堆砌在那里石头,会让你感慨,也许吴哥本来也应该是这个样子。
“崩密列的护城河长1.2公里,宽0.9公里,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
我们是上午到达崩密列的,出发前,司机告诉我,“这里相对比较远,且几乎呈原始状态。”提醒我们要十分小心……
步入乱石中若隐若现的通道。通道时而明显,时而被坍塌的堵塞似如尽头,却又柳暗花明又爬如一段。都说,吴哥窟的高度是人们用身体来丈量的,吴哥窟的神圣是在攀爬中体现的。今天无疑是丈量和体会最深的。
我看过相关资料,这座寺庙距离巴戎寺往东大约40公里,荔枝山东南6.5公里,所以一般的旅游团行程中很少会包括这个景点,因为确实有些太荒僻了。
或许正是因为“原始”二字吊起了我的胃口,期待之情难以言表。的确正如司机所言,去崩密列的道路崎岖难行,窃以为或许正是道路难行,才挡住了一些“大路客”的脚步,当然是好事啊。可以看出,这里至今是一个谜一样的残缺宫殿,可谓魅力十足,谜底重重。是吴哥窟景深处最为幽深之处,因此地遥远而迷雾缭绕,所以来这里的游客也可谓人迹罕至来形容。这里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无法尽览全貌。由于比较荒僻,丛林的神秘气氛在断裂的柱石、坍塌的墙壁间弥漫,大有探险的味道。正因为此,就更加重了崩密列的阴森、宁静与致远。
崩密列和吴哥寺几乎一样大的规模,但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由于比较荒僻,所以很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但寺庙的神秘氛围仍旧在森林深处弥漫。

崩密列是石头和树木的世界,石头砌成的回廊和庙宇,石雕七头蛇和仙女,与热带丛林与树枝树根相互纠缠环绕,共生成今天的崩密列。
走近她,映入眼帘的是一堆横七竖八的石块——已经度着许多青苔经历风雨剥蚀的陈年老石。相比之下,晃眼一看,泛着绿荫的树,倒成了这里的主角。在废弃的庭院和塔之间,树木草丛茂密地生长着。可以想象,这是人迹罕至之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穿过回廊的石块,穿过算盘串珠般的窗棂,照射进来,跳在灰褐的乱石和浮雕,镀上一层金色,阴影与阳光,形成明显的对比,却又不断地变化浮闪,神魔、善恶、是非、好坏、因果……就在这样的对比与变幻中不断地交融切换。
巨蟒般的绿树缠绕在寺庙,树根和树枝深入寺庙的石缝中,与寺庙融合在一起,似亲密的情侣,密不可分,不过这不是一生一时的缠绵,而是世纪的相守。历经了数百年,树,改变了原来的容颜;庙,也不见了过去的雄姿,但他们依然紧紧地相互拥抱着。现在,树木的蔓延终有一天会使寺庙崩溃坍塌,但树木的枯萎倒下又会让这千百年的寺庙在瞬间化为废墟。他们相生相克,但在可见的未来,仍然将继续缠绵环绕。
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可以想象,当初这里的景色一定是很美很美了。因为千年过去了的今天看来,依然那么美丽动人。
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庙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
无疑,这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正由于它的原始风貌,有人说这里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

我以为,这正是崩密列在吴哥窟这出大戏中,能够“跳”出来吸引人关键所在。
很高兴,崩密列还保留着比较原生态的模样,说它“原生态”,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还是开发前的样子,几乎一动也没动过,很像当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发现吴哥时的样子:寺庙坍塌严重,被树木掩映,无路可走,一派萧瑟。
这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倒塌的宫殿,除了一条木板路通往里面的部分景区,其他部分都是断垣残壁,大块大块的石头堆在一起,非常原始的状态。很多石头上都长着绿色的青苔,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颜色。枯藤老树缠绕着墙壁和窗户,融为一体。
由于地处丛林深处,加上多年战争留下的地雷,最近几年才开始接待旅游者,因此最大限度保持了原始状态。虽然如今它处在丛林中,可当年这一带却曾经是通衢要道,通往越南、吴哥、北柬的几条主要公路都经过此地。
这里近柬泰边境,因两国争端,丛林中还埋有不少地雷,警告标志比比皆是,给我们的丛林之旅更添了一份惊险。
这里是影视艺术家拍摄神秘影片的最佳去处,根本不用特别地布景,就可以将情节渲染得淋漓尽致……

真正的高手,常常在人们视野之外。当进入你的视野之时,一定是惊奇与赞叹。
崩密列远离吴哥遗迹,也许因为难得的这份宁静,赋予它别的古迹所没有的一种静籁无声和孤寂。崩密列——坍塌的已经很厉害,看到的就是一片废墟,要不是雇佣的导游拉你一会房上,一会岩壁的行走,加之动听的讲解,你是不会清楚崩密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图书馆,图书馆的位置在哪里的……夏天水会淹没在哪里,哪里有地雷……
如果没有导游带领,你根本不知道如何穿过这片巨大的废墟。看过电影《古墓丽影》的朋友对塔布笼寺一定还有印象,它给人的感觉是奇异,而崩密列带给你的则多是震撼。
当您跟随着当地导游爬窗户,走屋脊,穿房屋的时候,你会发现永远有惊喜在前面,而且也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怎样令人惊喜的景色。如果您热爱探险,那崩密列绝不如错过。
可惜的是,由于保护不力,崩密列的很多雕塑已被盗走。几年前电影《虎兄虎弟》在这里拍摄时搭建了一些木质栈道,游客可以沿栈道参观。但我们觉得攀越断壁残垣,更有一种冒险的味道。
崩密列建于12世纪(约1113-1150年),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作品,1992年9月1日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某种程度上讲,吴哥窟的高潮应该在崩密列,但我不禁暗想,崩密列可否承载起吴哥王朝历史的全部?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吴哥窟还有那么多“隐士”尚未重现天日,现在说什么都有些为时过早……
崩密列的规模几乎与吴哥寺一样大,布局和建筑风格也大致相同,甚至周围有同样宽阔的护城河。可以想见当年这里曾是与吴哥寺一样重要的宗教圣地。
虽然崩密列并不算最年长,但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和磁场,绝对是长者风范。
它的破败、沧桑,无不在无声地讲述着吴哥王朝千年的荣辱兴衰。来到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柬埔寨的命运,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长城,想起圆明园……这里最适合中国游客前往,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是骄傲?是自豪?是屈辱?是反思?总之,五谷杂陈,应有尽有……
只有在这里,你方能感受到吴哥王朝的魂魄和精气神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