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杂记
娱乐美利坚,就这样玩出世界水准(2)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诗意
迪斯尼乐园可谓曲径通幽,机关重重,时而和风细雨,时而又暴风骤雨,时而童话世界,时而惊心动魄……
乐园里最为常见的就是排队,有些队伍像一根蛇一样蜿蜒曲伸,排队的人一个罗列一个,因此队伍拖得很长很长,只要你看到这样的队伍,就说明这个景点的人气指数肯定非常高。那些在烈日下的人们也都乐此不疲——值得。“飞流直下”就是这样的游戏,我们是寻着尖叫声和船只顺水垂直而下去排队的,也有胆小的不敢玩这种游戏。开始,你只排不长的队,进了一个城堡后,你还是不知要等多久。

在这里,很多人来寻找儿时的梦
迪斯尼乐园的工作人员会看人多少,不断地将一个个小房子里的绳索开放或关闭,让你多走些路,或直接过去。小房子的墙壁上挂着各个时代的照片和各种对象,还有一些相关的文字介绍,主人为游人所做的一切都充分吸引你的目光,不会让你觉得等得很久很久,产生厌烦的情绪。无论你在几间房子里怎样的绕来绕去,最终都会坐上那只飞流直下的船。小船可以容纳3个人,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一片丛林中肆意的穿行,两边时而是大象从丛林中伸出它的长长的鼻子;时而是印第安人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小船在慢悠悠地前行,坐在船上可以轻松地看各种表演和绮丽的风光。当小船不断地被推上链条时,我们熟知的最后惊人一跃已经不远了。

虽然游人都已经作好了准备,但真正的亲临时还是不免有些心虚。穿过一个漆黑的过道,一个猛的转弯,当你感到有明显亮光继而是刺眼的阳光时,你已经是被悬在空中。那些悬在空中的游人将内心的恐怖气氛都提升到了最高点,一声声的尖叫划破的不仅是所有人的耳膜,就连天空也好象是被尖叫声撕扯的四分五裂。险象还生后的游人,在饱受了刺激后随着小船做着最后的自由落体……至此,水花四溅,原来享受到的均是虚惊一场。就是这样的效应,勾引着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尖叫声。

百年前的老车显得格外时尚
更为惊险刺激的,还要数园中的动感电影。戴上特制的眼镜,稳稳地坐在椅子上,明明知道就是利用声、光、色来吓唬你的,即使有了充分的准备,但最终还是让电影中的一个人物骗了。电影中的那个人会在突然间向你一击,只听“啪”的一声惊响,我本能的一扭头,意想躲得过去。可还是上当了。电影中接下去的情景更有意思。一个试验被爆炸,仿佛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荧幕中的人们群惊慌失措。突然间,千万个小老鼠从银幕中跑了出来,跑向你的座位上,顺着你的裤腿钻进去,吓得一小女孩哇哇大叫,照着裤子噼啪的一阵乱打,就好象真的有许多的小老鼠已经钻进了所有人的裤子里。这众群老鼠的原来是为了配合剧中的情节而精心布置的,就连座位下面突然喷出的一团团冷气,也会让你感觉到有老鼠进去了。更有甚者,一只逼真的狗从容地近距离地对着你打喷嚏,唾沫星子仿佛溅了你一头一脸。一条蛇也是凑热闹的爬了过来,伸出血红的信子,向你左嗅嗅右嗅嗅,似乎你在不知所措时,它会突然的向你张开血盆大口……

免费去坐一次,感觉肯定不错哟
“迪斯尼模式”等于高科技和人造景点加极限娱乐的最高胜利。这也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到此一游”的关键所在,当然也有的人是专门来寻找儿时书籍和影视中卡通形象的英雄和梦想的。
园子里老美居多,他们大多携家带口,专门来这里度假,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谐和幸福的微笑。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么多年过去了,作为国内游客,酷爱玩的他们难道没有来过?后来才发现我又错了,他们来这里本就不是“到此一游”的,他们是来“玩”的,有的已经来过无数次了。

同行的两位中学生显得有些兴奋
熙熙攘攘的游客中间,最为显眼的就是胖子了。美国的胖子多,而这里好象是胖子的集中地,他们列队似的阵容可让我大开眼界了。于是乎,我竟然站在一旁,数究竟会有多少的胖子从我的眼前经过,看到高兴时心又痒痒的拿起了相机,想去拍一些镜头的,可又怕那些胖子不高兴。正在犹豫着,其中的一位胖子却主动朝我挥了挥手。原来他们都是友好的。
胖子在美国比比皆是(只要你看看他们的食品,就不难得出之所以胖的原由)。迪斯尼公园有专门的快餐店,就是我们在国内常看到的“肯德基”和“德克士”之类,里面的食品也大多是“油炸+肉+可乐饮料”诸如此类等,我们分别花10美元左右各自买了一些这样的“垃圾食品”(一般在国内我是不吃这些的。当时没办法,身不由己,为了填肚子),可陈女士还没吃一半就再也咽不下去了,望着剩下的“7美元”,她后悔莫及。就连一直十分节约、战斗力不弱的“左领导”,也未能吃下属于“10美元”的所在,不是吃不了,而是实在吃不下。当我们转身,看到的却是一道咋舌的风景,只见周围的老美们,不管是老老少少,还是男男女女,都吃得津津有味,他们每个人的桌前都是一大堆“肯德基”和“德克士”,而且几乎双手都拿着肥腻的鸡腿,吃得有滋有味。

这里,或许就是我们梦中的某一座城堡
比胖子还要多的,应该是迪斯尼乐园内流动的景点——随处可见的童车了。那些童车都是乐园专门准备的,童车几乎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在推,有的还推上两辆童车,然后再牵上几个会走动的小孩,而他们的妻子则是悠哉游哉地跟在后面,好像她才是真正的功臣一样。我发现,美国的家庭里有两个极端,要么是不要小孩,要么就是生下一大堆孩子,三四个孩子是很常见的,七八个也不是什么新闻。孩子们永远是迪斯尼乐园的最佳主角,因此乐园很在乎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说不少美国孩子是怀着迪斯尼乐园之梦长大的。因此在一些游玩景点的门口,随处入眼的都能见到停放着的一长排童车。这些童车就像我们在超市里购物推车那么方便,随到随取。
(注:《娱乐美利坚,就这样玩出世界水准》一文将连载8次。未完待续)

美国的孩子们也同样玩得很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