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青城山11
全真观:青城山的一位隐士
于青城山而言,全真观是一处不可或缺的风景。但我要说,青城山每年接待的数以万计的游客眼里,知晓或真正了解全真观的,却并不多见。
在这座道教气息很浓的山域,全真观如同一个隐士,若隐若现,而如果少了全真观,青城山是不完整的。某种程度上讲,青城山的底气靠全真观撑着。因为青城山作为道教圣地,在众多的道观圣迹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全真观、天师洞、三清宫。
在全真观感受青城山的幽,那才是一种至境至界
看上去全真观成色尚新,各种匾额琳琅满目,重重叠叠,煞是威严。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楼构成了全真观的全部。据悉,全真观古名为龙居观。1996年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大师精心策划,由青城山道协增建而成,遂更名为“全真观”。
新修的慈航殿供奉道教的慈航真人,据说这位大神负责普施慈悲,接引众生,超渡苦海,咸登道岸。七真殿供奉全真道开派的七位祖师,他们是: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这些名字于我们而言,显得陌生而怪怪的,勿庸置疑的是,他们是道教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世俗称之为“全真七子”。这七位大师都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第子,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受封为真人,统称“全真七真”。五祖楼供奉五重阳等五位道教帝君,称为“五祖”。正中便是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王玄甫,右侧是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和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左侧是纯阳演正敬化孚佑帝君吕纯阳和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钟离权。
七真殿因为有了“七位真人”的传说而倍加神圣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神秘而莫测
道士是这里专门的服务员
中国的寺庙大凡是由书法匾额组成,全真观也不例外
每次站在殿前仰视这些努力方可记住的大神们,我都会蹦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玄妙的文字来。他们的玄与妙与道教相得宜彰,一般人是难以读透的。
站在五祖殿放眼眺望,正前方便是青城山丈人峰山口,左边则是著名的尖峭绵延的丈人峰,右边是逶迤神秀的飞仙岗。观周峰回路转,有层层茶园和猕猴桃林,溪流绕径而下,巍峨的殿堂耸立在葱茏的林木中,那种宁静和平实的气场,实为修身养性之所。

著名的丈人峰就在眼前,亲历此峰,更显一番风味
五祖殿是眺望青城之幽的最佳位置
一年多的登山旅途中,全真观是一处承上启下的重要的驿站。每每至此,我和同伴唐跃武都要在慈航殿外的长凳上坐上一会儿,目睹烧香拜福之人在云盘上下跪,而在殿里正襟危坐的道士则根据下跪者瞌头的频率,敲着旁边的钟,那种节奏和旋律恰到好处,那钟声在山谷里悠远而绵长,格外动听,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真可谓“钟鸣山更幽”。
由于全真观不在旅游的主要景点线上,这里也少了路标指示牌。因此一般的游客很少“到此一游”。而此条线路也就不像其他登山路线,系全青石板路,而是较为原始的泥土之路,显得更为土气和平实,正因为此,这条线路成为登山者喜欢行走的路线。因为走在土路上“脚感”很好,不如走在青石板上那么费力,那么显累。往山顶运给物质的“背夫”兄弟们也常常选择这条路线,偶尔会与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一天的收成,看着一边坐着滑杆的旅游者,我在心底里不禁为他们“不平”起来,同样是世间人,为什么就那么不平等呢?想想也是,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话说得比什么都好,可常常人们只喜欢当“公仆”,不喜欢当“主人”。每每看到那些背得弯了腰驼了背手持拐杖大汗淋淋的背夫兄弟们,我都不由自主地行注目礼,有时甚至想,如果我能帮他们的话,也愿意分担一些。

在这幽之深处,背夫们也是一道风景

青城山的绿,绿得醉人
如果遇上下雨天,山路湿滑,这条的人就很少了。就是登山者和背夫们也不会走此条线路。
走得累了,这里有道家专门的道家茶,还有各类小吃,从装束可以看出,在此经营的,都是一些道士和道姑。特别是道家餐,6元钱一客,据说味道和生意还很不错。每每行至于此,都可看见很多山友们聚在这里喝茶餐凉,只是赶不上我们的饭点,因此在此小歇一会儿,继续攀爬。
值得一提的是,全真观坐落在青城龙居岗半山腰,因此要攀很陡很长的石梯方可到达,这长长的石梯好像在考验每一个到此地的诚心和勇气,石梯的尽头就是茶亭,远远看着人们坐在那里,就得努力爬上去,方可得此悠闲。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
从全真观一路在蜿蜒的绿荫中上行,不出20分钟,便到一清风徐来,树丛葱浓之地,此地酷似《水浒传》野猪林,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静和煞气。就在此,便有一老妪长年在此卖黄瓜冷饮之类,这是我们固定的“水份补给站”,坐下来吃上一根清脆可口的黄瓜,偶尔再买上一点山里摘下的野菜。按照自己的口味或炒或煎,良多趣味。
此时离山顶已经不远了,我们会风一般地走向山的深处。
没有了世俗的烦扰。那种感觉。真好。

这种幽静之地,只身其间,胆小之人定会身冒冷汗

走得累了,吃上一根黄瓜便是最大的享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