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成都丛书·《大熊猫寻踪》(代序)

(2007-04-20 09:58:08)
 

大道之源:古蜀成都的文明路径
天下成都丛书·《大熊猫寻踪》(代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每登临青城山,便随处可见这些雕刻精美的“老子语录”。作为一座充满道家灵气和风骨尽显之山,青城山给了历代文人无尽的遐想与臆象。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成都郊外青城山下举目可及的都江堰,应该算得上道家思想的杰出之作。作为2000多年来世界上唯一一座仍在造福人类的遗产之作,都江堰的“标本意义”不仅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且更加证明崇尚“大道”的道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世界级的仙山圣水间,仁者智者都可找到知音。
    老子曰:“上善若水。”一部古蜀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治水的历史。
    道乃一无极本源,二则为阴阳二气,由此阴阳二气运化合成一太极便谓之有。正所谓刘基《太极图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万物。一物一太极,任何事物乃一阴阳和合的单元,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孔子以仁者爱人之心行中庸之道,于七情六欲未发之中觅性命之根本;孟子养浩然之气,使其塞乎天地之间;老子则“致虚极,守静笃”,以阴柔无为谦下为追求,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最为极绝者释迦牟尼也,其寄身心于虚无,立本性于空寂。
    古老成都有幸,一直被这种“大道思想”涵养着。
    历史从原始社会一步步走到今天,人类下山意味着动物上山。曾经在平原生存的大熊猫一步步退守为“国宝级”,同样有幸的是,成都竟荣幸地成为大熊猫的故乡。
    一黑一白,黑白相间。形状美如太极八卦,大熊猫的外在图案与道家太极八卦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巧合。
    于是乎,我惊奇地发现,一条“大熊猫自然保护走廊”,构成了“古蜀文明走廊”,在这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走廊里,诞生着了不起的文明与辉煌。
    古老成都的一砖一瓦,无不彰显着“大道”之气。
    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一条地理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划出的虚拟的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条经纬线有着如此神奇的魔力。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些著名的经纬线在北纬30°线面前,却黯然失色。
    一系列世界奇观或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埃及金字塔,北非大沙漠,苏伊士地峡,百慕大三角区;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和道教这五大宗教,也都发祥在这条神秘纬线的两侧。
    这条神奇的曲线虽然看不见,但它所经过的地方却是地球上最为亮丽的、最神奇的风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正位于北纬30°地带;世界上几条著名的大江大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尼罗河、中国的长江等,都在北纬30°区域入海
    蕴涵着诸多谜团的北纬30°线两侧的地区,大都炎热少雨,甚至是无垠的沙漠。而同处北纬30°线上的成都平原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一片翠绿。
    当宇宙和大自然造就成都险峻闭塞的地理环境的同时,也赐予了它惊人美丽的妙水奇山。
    更为奇特的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少于其他地区,无论是洪灾、旱灾、风雪、冰雹、蝗虫还是地震。
    这,真是一个天造的天府。
    一切,缘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整个青藏高原被厚约2000多米的冰雪覆盖,龙门山脉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大约在距今340至240万年前,地球史上出现了最后一次冰期。分布在汶川、茂县一带呈岩溶地貌的小山丘陵,在这次冰期中被厚厚冰盖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就像一粒粒种子,古蜀先民迁徙路线,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后人的文明路线。
    距今4500~3700年前的“宝墩文化”,标志着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兴起;
    距今3000年左右出现了今成都市区内以十二桥木结构建筑遗址为代表的城邑;
    距今2000多年前蜀王开明尚在成都建立了蜀国都城;
    公元前311年秦国建成都城,是成都城市定型化的界标。
    自此,作为全蜀以至中国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的城名和城址所在地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座城池。
    “淘尽黄沙始到金。”成都市郊一个名叫“金沙村”的地方,一团弱小脆弱的金饰之物徐徐展开——一种大器、大气和霸气所在的太阳神鸟从古老的成都平原展翅飞翔:“壮健四鸟,威之武之;衔尾相属,呼之号之;举踵延颈,歌之舞之;振翼高翔,扬之奋之。”
    3000多年前的成都人,在那张光芒四射的圆形金箔上,镌刻下了关于时间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完美图案。
    2005年8月16日,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为原型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正式启用。
    离开3000年厚土的滋养,太阳神鸟的身上已经写满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她阐释华夏文明精髓,她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精灵。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数千年前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让我们进一步触摸到了商周时期古蜀族繁荣昌盛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金沙遗址的奥妙,还是都江堰的亘古,都旁注了成都的深厚底蕴。
    “扬一益二”“天府之国”“世界首张纸币”(“交子”)……古往今来一系列的溢美之辞,把成都的商业氛围,渲染得无以复加。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的起点,成都商贸发达,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秦灭蜀后,成都设立“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的生产。成都是蜀锦生产中心,在成都“二江”岸边,分布着密集的蜀锦作坊。成都也因蜀锦被称为“锦官城”“锦城”。
    乾隆以后,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西蜀沃土又重新成为天下大粮仓。
    成都自古是文人的坛场,中国茶都“盖碗茶”、中国八大名菜之首“川菜”,成为这个“坛场”中最为精到的作料。
    难怪苏东坡盛赞:“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李白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文明、祥和、安定、和谐,成都的一切都那么顺乎天意,顺从人愿。
    或许,这正是由若干历史碎片拼接而成的《大熊猫寻踪》一书承载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