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基本不看戏,所以这两篇帖子提到的演出没有发言权。原帖语多辛辣,但如果跳出具体问题,思索京剧的未来,是否也值得我们关注。
致语国家大票房《回令》的诸位票友!
程派李女士:您好!
我觉得您应该在演出之前,思考一下,是否应该看看录像,反正你们现在都是剽学,没关系,看录像也没关系,看看人家,一些过去的演员是怎么扮演萧太后的,然后思考一下,我自己应该怎么演?实在看不出来,就去找一下尚慧敏,找不到尚慧敏,哪怕找一下马小曼,给人家鞠一个躬,你说:马老师,我马上要演萧太后了,麻烦您给我说说演萧太后都要注意些什么,头场穿什么,二场穿什么,怎么上场?手绢怎么拿?
您跟人客气点,我不相信马小曼不告诉你!人家马小曼不说多么出色,至少人家是对的,人家意思在那儿!您呢?不听不看不学!然后在戏曲采风说:要演出一个全新的萧太后!李女士,你都不知道萧太后怎么回事,您就上了?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是守旧派,但是您实在是连最基本的您都没有了解。
因为您是剽学的!您这活儿不是师父的实授!那麻烦您今后就不要说创造新萧太后。您就谦虚一点说:演得不好,多多原谅。
萧派郑先生和另外一位国舅:您好!
您是老艺术家了,摘取顶戴,罚俸三载,您还穿纱褂呢?不应该啊,老先生,您是听过见过看过的啊!不能后台那些二b给您穿什么您就穿什么,上场门没人盯着啊?回令是看您的活儿啊。您得给说说,这帮小票友哪不对,您得说啊!怎么您也糊涂了,您是真糊涂还是不知道?
八个值殿官兄弟:
首先,穿的对吗?你们是值殿官,不是马达子,这不怪你们……是后台二B们就不懂,打你们领导那里就不懂,可是你们最基本的,站!您们得站对了啊?两手还搭在肚子上,有这样站的吗?是谁给说的呢?
再说一遍,我不是守旧派,我也不是老B的老先生,但是京剧的龙套也是很讲究的,值殿官的站法是有出处的。清朝官员是怎么站的,你们是龙套不需要考虑,但是您们那导演要知道啊。得跟你们说啊。您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就是给后世留下了一份错误的影像资料,使京剧的龙套艺术逐渐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于大师:您好!
您师父是谁?叶蓬先生啊!老艺术家了,我绝对不相信,您师父让您对公主说:谢谢你!
是,现在您是主演了,有些事情是可以不用事无巨细的问师父,但是作为您来说,您是有影响的名票,您也得顾及,首先,您得顾及自己,这样说,那样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丢人又不丢别人,还不是丢自己的人?其次,您得顾及观众,喜剧不是这样演的!
李公主:您好!
上口字您也取消了?您要是演《走西口》可以!完全赞成!但是,您是演出《四郎探母》啊!不应该啊,您是知道的。那么取消这些我就认定您是故意的!
可是,您为什么要故意呢?
为什么最后的“想着带回令”不要呢?这是梅派传统的演法!您师父每次必带!
是,退一万步讲,您是可以删了,但是,您想过没有,您和关中的,大路的,通俗的旦角们有什么区别?
您除了嗓子比她们好一点,扮相好一点,您还有什么呢?
您就是个傍角儿的,您也得演出点色彩来啊?
我就想,那些福建观众还鼓掌,是,他们是很善良的,福建,本身就属于京剧的边远地区,但是,您们实在不应该再播出来,因为您们所有的人,所有的演出,为京剧留下了一份错误的资料,搞笑的资料。过了很多年之后,就会有人按照你们这样的版本演!从这个意义上说:您们就是京剧的叛徒和罪人……
话是不是重了一点呢?重不重,您们自己心里想想。
两场四郎探母,推导出一个公式,京剧是...
近日在梅兰芳剧院有场探母,别的不说,太后是尚慧敏,太君是李鸣岩,大国舅马增寿。虽然人已老矣,但台上很卖力,而且见过真佛,肚子里有货。盗令的唱作,特别是尚派的劲头;出关最后一句的梆子;见娘的导板嘎调和流水,已成鲁殿灵光。关键问题是,虽然年迈还在努力做戏,好像想赶上辉煌国粹的最后班车。
不久,空中剧院又把福建版探母录播。一场应该是顶级的剧院,当红的角演出,还是探母,让人看了首先是提不起精神,没有节骨眼叫好,其次是叹息,也是出场费几万的角,怎么就这么水?四十多岁正当年,怎么就不没有光彩?最后是无奈,想起李洪爷的一个经典论断,我看京剧是宝盖加一个元,要“完”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