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探店日记 |
今天是我们节目举办的“876吃喝玩乐饕餮团”活动的第一站--美味斋。我作为节目的编辑,理应到现场和听众见面,听取他们对节目的意见。还在去的路上,就接到听众的短信,说他们已经到了。这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呢,这么早就到了?让听众等可不合适,快马加鞭,我也赶紧吧。
今天是三个家庭的聚会,有意思的是其中两个家庭都是的哥。原来我以为的哥都会听交通台的“一路畅通”,看来听我们节目的的哥也不少啊。
惭愧的是,这三个家庭的名字我都没记住。这是家庭一,男主人是的哥。
这是家庭二。还带着长辈,也是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左边第一人,是美味斋的秦经理。
这是家庭三,男主人也是辛苦的的哥。
既然是在北京品尝上海的本帮菜,我怕大家吃不惯,就建议尽量点一些价格便宜的,能代表上海风味特色的菜品,这样钱花得少一些,风味也都尝到了。我推荐了几个凉菜和热菜,不够美味斋再增加一些。这些菜品都是我在现场照的,菜品的点评来源于我以前在美味斋品尝的感受,不代表这次。因为这次我没尝。
马兰头香干。马兰头是江南春天的一种野菜,味清香微苦,往往和豆腐干一起凉拌。
咸草鸡。草鸡用盐腌后,煮制而成。干香耐嚼,比较符合北方人的口味。不过今天的菜上来一看,表皮有点干了,可能是在冰柜里时间长了。
糖醋排骨。这是美味斋很成功的一道菜品,很好地体现了自来芡的风格。
香糟小黄鱼。江南一带习惯于用酒糟来烹制菜品,包括凉菜和热菜,香糟小黄鱼是凉菜。美味斋的糟菜,感觉热菜比较出色,凉菜糟香味还不够。
四喜烤夫。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外表干爽,内里味浓,在北京的上海馆子里,就这个菜,美味斋是做得比较出彩的。
雪里蕻咸菜,美味斋可能是叫“周庄咸菜”吧。这个菜我没点过,因为我们经常从上海买了生的带回来。
热菜开始上了,这是响油鳝糊,代表了本帮菜浓油赤酱的典型风格。
糟溜三白,由草鱼片、虾球和新鲜百合,加上香糟汁。糟香浓郁,滑嫩清口,和前面的响油鳝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鱼鲞烧肉,其实就是咸黄鱼干烧肉。肉添鱼香,鱼添肉味,是江南一带很流行的家常菜。
红烧肚档,其实就是红烧青鱼肚子上的肉,因为这个部位最肥嫩。还有一个名菜红烧划水,就是红烧青鱼的尾巴。江南一带,凡红烧必定是咸中带甜,用白糖来吊出食材本身的鲜味,这也是本帮菜的一个特点。这是红烧肚档。
八宝辣酱,由猪肚、豆腐干、鸡胗、肉丁等八种原料,加豆瓣酱煸炒而成。是一个典型的下饭菜。
茶树菇炒牛柳。这个菜我没吃过,不好评论。
火龙果芦笋炒油条,这菜也没吃过。
五香大排。这个菜大力推荐,是美味斋1956年从上海迁到北京的看家菜,才5元钱一大块。所谓猪大排,就是切片带骨通脊肉。将猪的大排拍松拍扁,加调料腌制后炸制而成,干香耐嚼。照片是三块的量。
蟹粉狮子头。这是一道淮扬菜,味道超过以做淮扬菜闻名的无名居,很好地保持了狮子头肉质的颗粒感。
水晶虾仁。看上去不错,在以廉价出名的美味斋来说,就是高档菜了。我没提,是秦经理趁机推销的,呵呵。
银鱼羹。银鱼是太湖三白之一,和白鱼、白虾齐名。我没吃过,应该算是苏锡帮的菜品吧。
最后上了点心。这是生煎馒头,确实比原来进步很大,至少能看出摺了。
上海小笼。
最后花了多少钱还不知道呢,我想不会贵,毕竟是打6折。明天节目的时候,有两个家庭的代表会来,到时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