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秋高气燥最宜吃这道菜

(2006-10-10 17:53:55)
分类: 食材之道

开场白:百合的营养成分大部分是淀粉、蛋白质,另外还有生物碱和多种维生素,历来被认为是滋补佳品。百合性味甘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燥咳嗽、劳嗽咯血、低热虚烦、惊悸失眠等症。

  专家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 林琳教授

  百合在我国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吉庆祥和之物品,含有“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之意。它的地下鳞茎由许多肉质鳞片抱合而成,有百片合成之意,故得此名。

  百合能做菜亦可入药

  林教授说,百合鳞茎肉质肥厚,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吃起来有独特的风味,可以用来做菜,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人用百合煲汤、熬粥来养生。她说,百合可以作为保健食疗食品,同时也可以入药。根据药理研究,百合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可以改善肺部功能。中医将百合入药使用,主要就是用在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经常咳嗽或久咳的人身上。

  百合能治疗久咳不愈

  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百合有润肺补气的作用,适合于肺燥以及燥咳的类型。

  久咳不愈的人通常会伤肺气,损肺阴,这类病人平常多吃点百合、红枣有好处;在治疗上,可以给他们开百合固金汤,这个方子的主要药材有生地、熟地、玄参、干草、桔梗、川贝、丹皮、麦冬、赤芍、当归等,当然还有百合。她说,百合固金汤非常适合于气阴两虚而久咳不愈的病人,对于肺结核所致的顽固性咳嗽也很有好处。

  寒咳患者要慎用百合

  林教授特别提到,秋天气燥,而百合有润的作用,因此这个季节吃百合是最好的。她说,不管是中药还是药膳,都要区分体质。对于阴虚燥热的人,可以用百合、云耳、沙参、麦冬熬汤;如果阴虚热盛,还可以在百合、云耳、沙参、麦冬上再加菊花和金银花;如果阴虚还夹气虚,那就在补阴的同时还要补气,可以用百合、云耳、沙参、麦冬,再加北芪和党参。以上的方法煲汤,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放冰糖,或者放盐。

  百合对于燥咳很好,但对于寒咳的病人就要慎用了。这类病人的主要症状就是痰多,且痰呈稀白泡沫状,他们要用生姜一类的药物治疗。

 百合的食疗功效与吃法

  失眠、心悸

  吃法:百合60~100克,加适量糖(或盐)煎水服用。此法又可用于肺结核的干咳、咯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等症。

  体虚

  吃法: 百合、山药各30克、白鳝鱼1~2条(约250克)。先将白鳝鱼去内脏洗净与百合、山药一齐放入瓦煲中,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用。此法常用于治疗肺结核经久不愈、低热、烦躁、虚弱、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衰弱等症。

  久胃痛、心烦失眠

  吃法:百合60~100克,加糯米、红糖适量同煮粥。每日1次,连服7~10日。此法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清心安神之功能。

  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

  吃法:百合60克洗净,大米250克,以适量水煨熬,待熟烂时,加冰糖100克搅匀。此法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

  吃法:干百合50克,清水浸一昼夜。枣仁15克,水煎去渣,取汁将百合煮熟,连汤服用,或鲜百合60~90克与蜂蜜适量拌和蒸熟,睡前服。常食有清心滋阴安神的功效。

  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吃法:百合100克,芦笋80克。百合掰成瓣撕去内膜,用盐浸后洗净,加适量清水煮至七成熟,然后加入切成段的芦笋并调味。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之功效。

百合应当如何挑选

  我们平常买的百合有鲜百合和干百合之分,鲜百合的感官要求是,柔软、颜色洁白、有光泽、无明显斑痕、鳞片肥厚饱满,无烂斑、伤斑、虫斑、黄锈斑。闻起来有淡淡的味道,尝起来有点苦。

  在超市买百合,要注意两点:一是袋内装的新鲜百合要有光泽,没有黑褐斑点,个大瓣厚、质地细腻、外形好;二是打开后不能有怪味。

  对于干百合的选购,民间存在两个误区,以为越白越好,越大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她说,干百合的颜色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稍带淡黄色或淡棕黄。

  另外,干百合应该是质硬而脆的,折断后的断面应该有角质样,比较光滑。而颜色过于白的干百合,有可能是用硫磺漂白过的,用在药用上会有副作用。

  就药用来说,鳞片小的比大的好。她介绍说,用硫磺漂白过的干百合容易受潮,而且煮开来会带酸味,购买时要小心。

  鲜百合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如“百合炒牛肉”、“百合炒西芹”等,味淡且口感清爽,实属上好的清炒时蔬。广州人还用百合加绿豆、淮山等煲汤作夏日的清补凉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