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放大学图书馆,惠及万民,何乐不为?

(2008-02-09 20:38:30)
标签:

教育

大学

图书馆

文化

教育部

文化部

民族素质

分类: 世象杂感

大学图书馆向民众开放,会极大提升国人素质

 

  谈过中小学的开放,再谈谈大学,尤其对图书馆。

家居天津财经大学、工程师范学院、科技大学近邻,时常途经其门,遥望里面巍峨高楼,神向往之,心羡慕之,尤其对图书馆,几乎嫉妒得要命:这么多的学子、先生,出入其间,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浓郁的书香,怎么竟然探手可得而不可得呢!

年轻时在北京读大学,适逢文革,“焚书坑儒”,哪里还能尽兴览胜呢?工作后数十年,一则国家文化禁闭,即使国家图书馆也戒律多多,许多好书难以得观;二则个人侧身郊村庠序,交通不便,更无缘接触翰墨宝藏,真是望洋兴叹,望洋兴叹哪!如今退休赋闲,有时间往市、区图书馆阅览了。然而,遗憾的是路途太远,一个来回总须三四个钟头,能看多少书呢?太有限了!

由己度人,现在总有人慨叹中国人文化素养太低,亟需加强教育。可是,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上学吗?非也。社会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其力远远超过单纯的学校教育——图书馆即是一支重要的“偏师”。

都到省、市、区级图书馆吗?时间、交通、精力、工作,等等主客观条件,根本不现实。

能不能把全国大学的图书馆对居民开放呢?是不是花费小,效益大呢?余以为是。

只需所在学校领导,略微动动脑筋,制定一点点适宜的管理制度,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我看,完全如此。

那是多大的文化效应啊!一个天津市就有近百所大学,一所大学图书馆就有几十万本藏书,这是多么巨大的一股社会文化力量啊,为什么不调动起来呢?

更何况,一所大学的读书氛围,那是比起无数的“电视读书知识竞赛”之类活动强大得多的感染力哇!外国人美其名曰“隐蔽课程”,我看大可发扬光大之为“隐蔽大学”不更为恰当?

小老儿进言教育部、文化部,进言人大、政协科教卫委,你们能否下个命令,推行此事?

一大善事,功在千秋,诸位大人,汝乐为乎?

三家村弟子

200829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