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组诗之三:救苦解结与穿青人丧葬习俗
(2009-06-07 13:19:47)
标签:
徐源救苦解结穿青人丧葬习俗休闲 |
分类: 穿青人家 |
救苦解结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58104630_6_1.html
把腰弯得再低一点
为了我们逝去的亲人
超渡亡灵
看春夏秋冬的轮回
一本经书的长度
额纹的长度
手握佛香
把家门前的路
望山裙在风中
流连忘返的魂魄
我们的身前
我们的身后
倒着走回来
回到起点
改变死去之人的命运
让我们移动
在停止与继续之间
把腰弯得再低一点
我们手持应红幡
摸着身上的每一根骨头
多么的卑微
在这条路坎坷的地方
为我们逝去的亲人救苦
为我们朦胧的命运解结
*********************************************************************************************
穿青人治丧是整个丧葬过程中历时最长、仪式最繁多的阶段,包括“救苦”、“解结”、“闹丧”、“过殿”、“祭奠”等仪式。
装棺后直到出殡前的每一天晚上,死者的所有后人及亲属都要来为其“救苦”。“救苦”在“先生”的带领下进行。天黑后,“先生”们坐在死者灵位前的桌子周围,有的打鼓,有的敲锣,在渺渺的烟雾中合诵经文。“正孝子”(即死者的亲生儿子)手拿引魂幡在前,参与“救苦”者则一手拿竹棍,一手拿香列队跟在“正孝子”身后,围绕死者的住房缓缓移动。“救苦”者每经过死者灵前,均要跪下给死者磕头。“救苦”的时间较长,一堂“苦”要“救”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结束。“救苦”的堂数有严格规定,只能为单数不能为双数。“救”最后一堂“苦”后还要“解结”,由“先生”之一用麻布绕一活结,站在死者灵位前,而后“救苦”者逐一跪拜并用手将活结拉开,每人拉三次,谓可帮死者解除在阳间的罪孽。
每一次“救苦”仪式结束后,“先生”及寨子里的老年人围坐在灵堂里,唱孝歌,说“四句”,一方面悼念死者,另一方面借以娱乐,谓之“闹丧”。孝歌、“四句”没有固定的歌词和说词,皆是临场发挥。此外,也有专门的“闹丧歌”,内容多难以考证,如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收集整理的“闹丧歌”:
陶侃仙人三尺高,挑担歌书七尺长。
挑走洞庭湖内过,打湿歌书几千行。
西灵山上晒歌本,狂风吹去满山岗。
一本吹走天上去,神仙捡去唱仙歌。
一本吹走茶园去,茶姑捡去唱茶歌。
一本吹走山中去,牧童捡去唱山歌。
一本吹走河中去,渔夫捡去唱渔歌。
一本吹走法坛去,端公取名法坛歌。
剩下一本吹不去,取名叫做闹丧歌。
楚王家中死了母,五门挂榜请歌郎。
请得田文歌师到,楚王家中闹龙丧。
三日三夜唱出界,四日四夜唱出疆。
唱了七日并七夜,龙丧抬出乌泥江。
是本歌书从此起,闹表歌本有根源。
我把根源来提起,哪位歌师接下言。
“闹丧”在每次“救苦”后都要进行,通常要持续几个小时,到凌晨一、二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