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kRdYjgy6EFNXru4L97&690
有诗,有远方
----读《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有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记得炫儿刚学会背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带炫儿去亲眼看一看庐山的瀑布,亲自去体会一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这样孩子就能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于是就有了最初的带着唐诗去远方的经历。其实每次带孩子出去旅行,都愿意让孩子学到多点东西,不是有人说带孩子去看景,不如带着孩子看史,看事,看人,看文,那些景点背后的人和事,更加值得我们和孩子细细品味。如果再给孩子讲一个地方的传说和一些小故事,尤其是在攀登一些高山时候,她听到这些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那就会更加喜欢这里,也会让旅途多点乐趣。
这本《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就做到了这一点。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暄嚣的长安城,到荒凉粗犷的西域大漠,还有那顶天立地的三山五岳,每一处,作者讲到一个当地发生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并配上相关的唐诗。这样以后再带孩子去远方的时候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旅行参考书,而且故事的后面还设计了一些教养关键词。
比如当讲到大明宫的历史时,借李世民和李渊父子的故事,教育孩子爱父母,尊重父母,而不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了解到权力不是一切,亲情其实更加的难能可贵的理念。在每一章节的后面还留给孩子几道旅行思考题。还是以长安大明宫这章为例,后面的思考题是唐王李世民为什么要建造大明宫?岑参的诗《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里描写的是哪座塔?“峰火戏诸侯”的典故跟古代哪位帝王有关?等。这些题并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也并不是说旅行时还非要孩子做题,但无论完成与否,我们和孩子可以边参观边讨论,这样我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这样旅行的才更有意义。
还是庐山,孩子不仅会背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亲自体会了。书的后面还有读词的延伸,比如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孩子一同去体会这两首诗有什么样的不同,两位大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庐山?这是多么好的问题,又是多么好的讨论机会,这想孩子从这样的旅行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看景了吧。
就让我们背起行囊,开始追寻诗仙之路,去探求华夏大地的美丽。
孩子成长的路上,有诗,有远方......
非常感谢 喆妈公益阅读提供此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