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安息。
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不追名利,不求欢呼,只静静地燃烧自己,照亮时代的天空。汤竟秋老先生,我妈妈的胞弟,我的亲舅舅,便是这样一颗闪耀着智慧与光芒的星辰。
1935
年,舅舅诞生于长沙汤仁记营造厂的家庭。舅舅的父亲汤仁斌,即我的外公,人称汤公,13岁学徒,18岁从长沙县福临铺麻林桥进入长沙投身营造行业,40年代时事业如日中天,湖南当时十大优秀建筑中外公的作品就占了四处,湖南大学图书馆现存下来的罗马廊柱,湘雅医学院门诊大楼、裕湘纱厂等至今还被当作建筑文物保存下来。外公最可贵的品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家以及从不浪费时间的勤学精神。他老一边精工细作,一边在湖南大学上夜校,成了一位知晓世界大事,了解国情变化,多次赈济救灾的开明人士。是湖南省第一位建筑内业(预算并结算)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
外婆,汤老太太李端坤,长沙绣花名师,一边工作一边持家,与外公一起教养子女,舅舅们的学习是外公外婆常挂在嘴上的重头戏,外公常说:做事是偷工夫,育人真真工夫,竟秋读书好了,下面的弟妹也可以后来居上。
舅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以奋斗改变家境、以学识提升胸境的家庭。外公早就为众子女选好了湖南最好的学校,1947年,12岁的舅舅已是雅礼学校的寄宿学生。他梳着七分头,穿衬衫和挂了两根皮带的西裤,有些小小儿的帅气。这位当年的小帅哥不仅功课全优,在弹钢琴、打篮球方面也相当出众, 语带喜感却不自知。
听妈妈说,舅舅有天带回一个裁缝,说要做四季的衣服各两套。外婆问理由,舅舅说:“我要读清华大学。”
外公听了,问:“庚子赔款的学校你考得上吗?”
平时不怎么多话的舅舅只给个无庸置疑的神态。理由正当,外公支持,外婆让路。老天照应,文星下凡,那年是1955年,舅舅一举考中,成了街道敲锣打鼓送喜报来的湖南状元。
舅舅做了这些衣服,在大学的生活却十分节俭。妈妈受外公指派每月寄5元支助舅舅完成学业,几十年后才听八姨说舅舅读大学每月都给她寄5元,说舅舅一个学期两块肥皂都用不完。
在清华园里,我想象着舅舅读书时的专注和家国情怀,这不是主观臆想,2008年,我和表妹汤茜和张熹去广州看望舅舅,我们陪着舅舅去中山大学,意外发现中山大学的生物系在搞大型生物标本展,舅舅和茜茜兴趣盎然,舅舅执著地问路,急切地要找到展览的方位,那种好奇让舅舅看起来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展览馆门被两位学生把守着,舅舅拿到一份说明书看,我在跟把门的学生磨嘴皮。当时的舅舅着一件浅蓝色衬衣,拎着个布袋,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白发老头了,那把门的学生说:导师要求进入者一律要登记身份,要门票。舅舅似乎没听我们在磨叽什么,他像被磁石牵引了似的径直朝展厅走去,那专注的神情,满脸都写着细致和甄究。我指着在一边安静的茜茜对他们说:“这位,是你们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校友,她的工作就是研究微生物,你不让她进去会是你们的损失呀。那位,”我指着舅舅对他们说:“他的儿子就是从中山大学走出去的医学博士。他老自己是60年代初期的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是胡锦涛主席同系的同学。你看他那样,看看,还能叫他出来吗?”其时,舅舅紧行的步履加上那双深锁的眼神,像极了那些醉心发现、探究、思考的大学者。
两学生商量了一下,四目同时放出了好感和信任的信号,对茜茜说:您,还有那位老人请进吧。
舅舅在清华读的专业是五年制,舅舅读了五年半,不但捧回了两个学位和两张毕业证:《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系》,还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毕业那年,又居然考到了苏联预备留学生第一名,俄语说得异常漂亮。
1950年年末至1960年年初,新中国已开展了对海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舅舅赶上了尾潮,斗志昂扬地与另两们同学一起申请去了正要兴修水库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立马投身到广西红水河大化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又很快独立完成大型水利站大坝边墩的设计并一起参与完成此项工程。我见过一张舅舅从南宁发来看照片,站在一座高耸的塔柱前,那塔柱顶端有架坦克,舅舅双臂背在身后,眼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深远。
舅妈说,舅舅做事快而好因而常有时间读书,读《易经》,读孔孟,又精通俄语、英语,能用英语读懂严复的《天演论》。舅妈是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生,浪漫而高瞻,看中舅舅的才华和敦厚,1966年6月,满腔热忱地奔赴南宁与舅舅成婚。之前的6、7年,舅舅无疑是在自己最拿手也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成就的国家水利事业,我想那时他老一定是非常沉迷非常嗨皮也非常满足的。
然而,舅舅回到湖南,境遇却急转直下,犹如南橘北枳,又似雄鹰折翼,曾经在水利领域大展宏图的他,在中学教育这个新的环境中竟英雄无用武之地。但舅舅并未因此消沉,他努力适应未曾想到过的教书工作,居然在教书期间凭借扎实的学科知识与超常的创造性思维设计电磁感应演示实验,比赛获市级一等奖;不久又在株洲县水利局工作中独自设计了水力自动闸门,为水利局捧回大奖。伯乐遇到了千里马,株洲县党委常委集体开会决定给舅舅晋加一级工资。
舅舅的一生,都在以自己的所学,取专业之所长,想国家之所想,至老都在与时俱进地跟步先进设备,在computer里遨翔,在科技发展中探索。在他的影响下,我的两位表弟汤农汤弟也尽自己所能,一个为父母的老年生活作贴身护卫,一个为患者的安心和信任、为医疗事业再上新台阶而尽学识尽智慧尽心力----如月朗夜空,如日照乾坤。
舅舅的一生,有过青春的激情与高光,也品尝过中年的挫折与无奈。但无论命运如何起伏,舅舅在我们的心中都是无比圣洁无比骄傲的话题:我妈曾说:你大舅没有一点资本家大少爷的架子,他就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他读书的灵范带发了后面的七、八、九三个妹妹和十弟。我父亲也说:你大舅,读书塑造了他的形象,智慧又装饰了他的神采,他就像大城市里走出来的工程师。
不幸,舅舅还是躺下了,由失言到失能,舅舅的马拉松慢了下来,人生的光芒也渐渐暗淡下去某日,躺下的舅舅恍惚看到了碧落的天空青霞弥漫,又似乎听到一个声音从远方传来:您圆圆满满九十了,歇一歇,歇一歇,跟我去另一个特别的地方,看看比这儿更好的洞天福地,那里无病无灾无寿量,我是您新的领队。舅舅在迷糊中听懂了召唤,嗑然一声,就跟着新领队开步了新的旅程,那天是2025年7月5日。我仿佛看到了舅舅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又依依告别。飞升了,舅舅飞升了,此刻,正跟着领队驾鹤仙去,去往等在那儿的我们亲爱的外公外婆,还有舅妈、农农。舅舅,请慢些走,慢些走,带着汤地一家及我们的深深敬爱和祝福,也带着快乐和向往轻轻羽化,由精英到精魂,从此,您就再没了衰老、病痛,您将如云出山岫,轻松、自如、同天共存,与地同在。
舅舅,您安息。
侄女:刘欢敬悼
2025.07.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