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古镇为丹凤县的东南门户,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丹凤、商南、山阳)、两河(丹江河、银花河)注一关”的边贸重镇,这里曾是“水舟通襄汉,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商贸活跃,因竹子居多而得名。
知道这个古镇源于网络宣传。
因为要去丹凤的棣花古镇,老公就顺便搜索了周边有什么地方好玩。
中午一点多离开荆紫关,于下午大约四点到达陕西丹凤县的竹林关古镇。这个镇距高速路口很近,一下高速就感觉到了古镇的拥挤。车辆一辆接着一辆缓缓向前移动,最怕车堵人拥挤的我曾一度动摇了进镇的兴致,无奈进退两难也只能耐着性子跟进。好在管理挺到位,不断有人指挥着,终于在密密的竹林路边找到车位。这才开始环视周边环境,只见整个乡镇翠竹环绕,远山有亭台楼阁,一片片桃花盛开姹紫嫣红.....沿大道往里走,人流已自然分散。感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街道小楼很有点像汶川映秀的建筑风格,而一面面时尚又怀旧的文化墙让人倍感亲切。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片桃红梨白掩映下的田园农庄吸引着我,甚是欢喜。
我们沿着一条宽阔可行车的山路往桃花谷走去,一路竹翠桃红,时尚而健康的文化元素众多。在一片火红火红的碧桃林边,竖立着写有“7.23”的大石,看过路边牌子上的介绍,方知道这是一个灾后重建的美丽乡镇。据介绍,2010年7月23日,百年不遇的暴雨将竹林关洗劫的满目疮痍,泥石流滚滚而下,淹没了村庄,冲毁了农田,但是,竹林关的人民并没有在洪魔的肆虐下屈服,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历尽劫难的竹林关就如同那浴火重生的凤凰,焕然一新重新站立在世人的面前。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次灾难,水灾过后冲毁的水厂被原始的保留了下来,作为历史的一个见证。
难怪镇内街道的建筑那么统一。
走进桃花谷,桃花灼灼,榆叶梅、紫荆花、紫玉兰也正艳,不少游客穿梭花间赏花拍照。因为我们时间有限,重点也不是赏花就没再深入桃林间,只是在桃园边缘匆匆拍了几张到此一游,又居高临下眺望了竹林关全貌,便择其另一条山涧近道拾级而下返回。
在此镇停留大约二个多小时,没来得及消费一分钱,但印象极好,玩的很开心。
傍晚临近七点离开时,拥挤的车辆已基本走光,我们顺顺当当出镇上高速,八点多到达丹凤县城预订的客栈。
镇里有很多类似的文化墙,很能烘托氛围。

路边怀旧的记忆符号,总能让人留步。

这里有小吃街、水街等,大概是街道太新,反而缺少古镇那种生活沉积下的韵味,所以没走多远,也没有怎么拍照,重点上山去了桃花谷。

所谓水街,就是中间有条流动的水沟,沟不宽,但水还清澈。街面有不同的景致点缀,也算一特色吧。

这家豆腐店的对联挺有趣。
你赏与不赏,她都绽放在那里。
保持着自己的姿态,
不惊不喜。

山上可供游人休息、观景的亭台。

休闲的游人

灼灼桃花,人间四月天应该是这个乡镇最美的季节吧

桃园按山势起伏,面积也不小,我们只在边缘拍照留念。

居高临下眺望竹林关,这几张是用手机记录的。

看着山下若大的乡镇,我们只是沿着那座桥过来到了桃花谷,走的有十分之一?

镇边的乡村

运动场应该是所学校,远处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很方便。

山林间耸立起几个高大石柱,雕刻有龙和祥云,是为镇灾吗?
下篇《雨访棣花古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