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台儿庄古城之夜
对于台儿庄,在此行之前俺充其量只知道历史上有个台儿庄大战挺有名,台儿庄这个由鲜血铸就的名字也因此名扬天下。
说实话,原本对专程游览这座劫后重生的古城并没太多的了解和期盼,只是活动安排了这里,且好歹也算历史上有名,就随大流地走进了这座古城。
临近黄昏,也没刻意关注游览行走路线,只说是随便走走看看罢了。然而,当我们穿过一个大牌坊继续往里走,渐渐被眼前古朴清幽的小桥流水,垂柳依依、青砖黛瓦、黛瓦白墙、吊脚楼以及千年古运河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处游人极少,走着走着,天空慢慢暗淡下来,运河边走廊里亮起了一盏盏红灯笼,点缀着运河两岸...
一时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再往里走,越过几架小桥,这里更是流光溢彩、人流熙攘、商铺林立,另是一番繁荣景象。
有人说:古城台儿庄,这个运河线上的璀璨明珠,有着江南水乡的灵动、秀丽,有着丽江城的久远、苍凉,有着平遥的深邃、古朴,以其独有的风范和自然的历史沧桑之美,征服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过客。的确,我们下午五点半稀里糊涂进去,将近七点四十余味未尽出来,两个小时走马观花的游览,究竟走了多少路,还遗漏多少景点?我也说不清,只能说对台儿庄有了初步印象,感觉挺好,有兴趣就随俺镜头看看吧~~

(二)台儿庄古城步云桥

(三)小桥流水,垂柳依依

(四)

(五)城门内侧

(六)运河两岸很有江南的韵味

(七)这里两岸的房子好像没人居住,感觉有点像个空城,由此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八)倒影中的徽派建筑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古运河之韵

(三十七)
台儿庄简介: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她的繁荣可以上溯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京杭运河泇河段开通,使台儿庄因河而兴,成为漕运枢纽、水旱码头。
据《清·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号为天下第一庄”,“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漕运的兴起带来了南北、中西文化的交融,孕育了台儿庄古城多元建筑风格、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现保留的古河堤、古码头、茅草房等遗迹,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70多年前,中国军队3万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台儿庄因战而名,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运河文化与大战文化交相辉映,赋予了台儿庄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使她不仅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而今,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经典景区。
台儿庄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
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是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7公里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古水城。同时这里也是国台办批准的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台儿庄古城面积2平方公里,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台儿庄古城景区在文化展示上,围绕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文化,规划建设运河奏折展馆、兰祺书寓等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博物馆,逐步将整个古城打造成为一本大百科全书;在经营业态上,主要以国内高端品牌的酒吧、茶楼、客栈和运河沿线及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用“创态”的理念,丰富业态的主题文化内涵;在景区运营管理上,叫响“天下第一庄”著名品牌,打造精品旅游品质,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进行运营管理,在经营体制、商业特色、管理服务上,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一块瑰宝。(网络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