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2012-05-11 17:18:00)
标签:

旅游

摄影

图片

休闲

襄阳

分类: 身边秀色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一)

 

    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天空难得的通透、漂亮。坐在电脑前,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我们去虎头山拍片吧---几个摄友在Q群里一拍即合。

    因为电视塔就建在这座山顶上,因此上山有可以攀登的小道,也有可以开车上去的公路,很方便。

    站在虎头山上,当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不由感慨万千。

    在一座城市待久了,或许对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及生活习性都已有着大致的印象,而相伴一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恩恩怨怨也会多多少少与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此会萌生出一种类似剪不断,理更乱的情感。

    细细回味,这座算不上太知名的中等城市,却的确有很多让自己割舍不下的东西,且不说生活几十年,这里有我的亲朋好友,我青春记忆和难忘回忆....就是眺望这清澈的汉江水和一条条街道,都让我倍感亲切!

    居高临下,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宁静而美丽,然而,这宁静里,却蕴藏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或喜或忧,或乐或悲,且不断地演绎着...只是这遥遥的空间暂且隔断了闹市里的喧哗,也隔断了某种淡淡的失意和厌倦.....一种久违了的,对这座城市深深地眷念之情油然而生。

     都说风景在别处。

    其实,每个人朝夕相处的家乡才是最值得慢慢品味,且可回味一生的地方

    毕竟,人类是情感最丰富的生灵,那些与自己生命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一切,终究会成为自己永恒的记忆和牵挂...

 

    襄阳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誉,更有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把襄阳分为襄城、樊城两大城区。江北为樊城,工业商业相对发达,高楼耸立,更富有现代城市的气息;而江南的襄城区,是政府所在地,文教卫等部门多在此,为保护古建筑风格,本区内限制了楼房建筑的高度,使之更有历史沉积的韵味;而且襄城区依山傍水,有风景秀丽十里长堤,还有世界最宽的护城河和古老的城墙环绕,这里花红柳绿,碧波荡漾,闹中取静,个人感觉更宜居住。

 

    襄阳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这里诞生。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隆中对》。闻名中外的120回《三国演义》有32回发生在襄阳。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主战场,也是文人墨客会笔之地,养育过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等文化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襄阳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境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36处,其中古隆中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称号。(此段为网络资料)

 

    现在随俺镜头,看看俺站在虎头山上拍到的襄阳美景吧~~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二)左下角是真武山--号称小武当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三)长虹大桥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四)道家圣地--真武山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五)观景的登山人,也是一道风景。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六)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七)电视塔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八)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九)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一)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二)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三)虎头山另一边,群山层层叠叠。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四)傍晚,眺望襄阳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五)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六)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七)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八)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十九)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二十)层层叠叠的群山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二十一)傍晚,虎头山上眺望古隆中方向..


登虎头山,鸟瞰襄阳好风日
虎头山上的小动物,是不是蜥蜴?

音乐《家乡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