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色莽苍

(2012-01-03 21:18:14)
标签:

旅游

摄影

图片

休闲

秋天

分类: 境由心生

野色莽苍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11月26日,登山途中拍于秋冬交替的谷城山野~~

 

    [古诗赏析]“野色”泛指郊野的景色。李白诗“芳草换野色”,杜甫诗“竹风连野色”,姚合诗“嫩苔粘野色”,都可以这样理解。然而,范仲淹的“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这首诗里的“野色”,却别有所指,指一种具体的东西。这东西,非烟非雾,可开可合,能歇能行,而又难以实指,不可名状,无法形容。但是,春日郊行,诗人凝神四望,触目皆是这种东西,只见它在浮动,在荡漾,在闪烁;它是空气,还是水汽,抑或是一种光的折射,单凭直觉,是很难分辨清楚的。这东西本身已不好描绘,至于喝足了酒,醉眼朦胧所见到的这东西的模样,更是难以捉摸了。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正是把这种看不清楚的东西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即梅尧臣所说的“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传统国画中,有所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艺术手法。要画烟岚云气这类虚的东西,常常要借助于山峰草树。草树山峰为岚气所遮,观者便知有岚气在。这首诗表现野色,也正是用这种虚者实之的手法。这“野色”既不是烟,也不是雾,但却是深密浓重地遮着亭台楼阁,这楼台便是点染野色的实物;白鸟飞起,夕阳斜照,诗人恍惚看到了野色的开合,这白鸟和残阳也是烘托野色的实物;野色像是在春草之上行走,不肯随草而歇,又如伴随着船帆,自远处而来,芳草和帆影,同样是映衬野色的实物。末联“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在朦胧之中翻进一层。山公,指晋朝山简。山简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作者以山简自况,说他登山喝酒,归时醉眼模糊,见到这种野色。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是写老眼昏花,这里则是以醉酒眼花,来突出野色的迷离恍惚。总之,无论是物,或者是人,都是为标现野色服务的,都是“虚者实之”的实体。

   烘托野色的实体,并非实打实地端出来,不是照像式的再现,而是实中有虚,因而使读者透过朦胧野色,看到一幅玲珑剔透、笔墨淋漓的山水画:天上挂着红色的夕阳,空中飞着白色的鸟儿,烟岚笼罩着楼台,芳草连接着江边,帆影露出于江中,还有自远山醉归的主人。这些景物与野色相映照,虚虚实实,藏头露尾,如同云中龙,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在这幅图画里,体现出作者豪爽的性格和旷达的情怀。诗的用意正是要通过野色和这美丽的画面来表现作者的乐观精神。(摘自网络)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野色莽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残阳如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