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图书馆,曾一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知识的海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遭遇冷落;尤其是很多公共图书馆,几乎成为城市寂静的一角,甚至被人遗忘。
周末,听说那个取名叫拾穗者的民间文化工作群在市图书馆搞活动,因为其成员多是摄影爱好者,且一直对他们那种为收集整理、保护、传播本土文化遗产而无私奉献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决定去欣赏一下他们的成果。
也许是职业情感驱使,走进图书馆就有一种神圣的亲切感;并惊喜发现,现在的图书馆布局更优雅、设计更人性化......看着那一个个散落在宁静的一角静静地读书的画面,一种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忍不住随手拍了几张。
(二)拾穗者宣传现场
(三)老河口民间艺人陈义文先生在现场表演木版年画
据介绍:年近80岁高龄的陈义文先生是河南社旗人,是中国南派木版年画的第四代传人,早年随祖父定居老河口。被誉为“南派”木版年画传人的陈义文先生创作的木版年画,先后参加了1986年“湖北民间艺术展览”和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有3幅作品走出国门到东南亚各国展出,有1幅作品被选入湖北版初中美术教材,大量作品被许多省级博物馆收藏。陈义文木版年画除色彩浓艳丰富之外,还有线条致密繁复、表现细致的特征。因其作品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其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是其他任何一个门派的年画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
(四)

(五)
据有关资料介绍:拾穗者以“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为工作理念。2004年以来,“拾穗者”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对本土人文历史、文物古迹进行调查,并在各级媒体发表文章、图片500余篇(幅)。2006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们撰写、拍摄的《南漳古山寨》专题,引起各界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南漳古山寨的保护和研究。2007年8月至今,他们积极加入在全国同时进行的“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襄樊城区现存的会馆、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拍摄,并筹措资金对陈老巷42号阮祥泰进行保护性修缮。6月7日,他们在襄樊首次举办了《留住记忆——老樊城影像展》,引起了从政府部门到民间文保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极大关注。2008年6月曾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他们是湖北惟一的获奖者。
(六)观看有关图文资料
(七)拾穗者成员在讲解收集的资料
(八)大家都想要一幅盖有图章的年画,俺也要了一张~~
(九)
(十)参观陈义文木版年画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顺便随手拍了几张图书馆读者阅读的画面~~
(十八)沉静在书香中的母女俩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读书,从娃娃抓起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知识的海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