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花,不既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是果农一年的希望;更因其花团锦簇、圣洁如雪的气势和静沐朗月、临溪绽放的超俗品格为众人所赏识。也因此深受古今中外诗人的喜爱,在他们笔下或赞美,或借花抒发个人情感......呤诗赏花,给赏花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唐诗中写梨花最有奇趣的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开头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月,内地已是暑热难耐,胡地却在大雪纷飞,此诗一奇;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里,诗人却奇思妙想,把漫天雪景想象成梨花盛开,一扫凄寒之感,顿生温馨之情,此诗二奇;“千树万树”,浪漫夸张,令人遐想,马上有大地回春之感,此诗三奇;岑参称得上是写梨花的妙手!同为雪景,杜牧的《初冬夜饮》诗中所表达的思绪与前迥别:“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诗人官场失意、作客他乡,愁思病痛,天寒夜深,朔风暮雪,对烛独酌;其愤懑苦楚跃然纸上。刘方平的《春怨》一诗则巧借梨花飘落、暗喻宫女迟暮:“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怎不令人叹惜美人的青春暗逝、身世悲凉,此为刘方平“以哀景衬悲情”的笔法。唐诗中还有以“乐景衬哀情”来写梨花的,如无名氏的《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以溪月梨花的空蒙优美,反衬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
-----此段文字来自网络

、梨花
【金】元好问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
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江岸梨花
【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拍于3月22日与同事踏青赏花。
新尝试用isee图片专家的趣味边框,是不是也挺好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