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灵丝语 |
今天,一位老师在我一篇名为《贫贱夫妻》的博文评论中写到:“家庭的幸福别人是无法了解的,不幸的家庭也各有各的不幸。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拾荒的老妇,可以养活四个遗弃儿童,他们的家庭在外人看来是很不幸的,在他们自己看是幸福的。要依平常人的心态看自己,就是幸福的,用无限贪婪的眼光,看自己的生活,总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我认为这段评论说得很好,也使我更加坚信:幸福、快乐就是一种美好的心境,是每个人内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来自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在每个人心里,都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天天幸福、开心、快乐的。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我认为快乐也不需要太多理由。放下你的包袱,感恩于生活的赐予,你就可以通过改变内心的态度而改变你的生活,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用世俗的贪婪之心去寻找幸福和快乐,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的,因为“贪,永无止境”。
有一则小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点: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一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人生很快乐,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祥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现在都忙什么呢?”
信徒说:“人总不能活得太平庸了吧,为了让门第显赫,家人风光,我日夜操劳心力憔悴。”
无德禅师笑道:“怪不得你得不到快乐,原来你心里装满了苦闷和劳累,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呢?”
信徒顿悟,大惭,叩谢而去。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信徒这样观念的人很多,他们往往认为:一个人只有活得春风得意,或者功成名就,才是幸福和快乐的。而且,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观念不仅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甚至已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奋斗目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为了名,为了利,为了更富有的物质生活,多少人天天在和时间赛跑,甚至还有人会煞费心机地耍心眼,或挺而走险……孰不知,这种无休无止的快节奏生活在给予我们名利、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和疲惫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如何感受幸福、快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应该顺其自然,尽我们所能去改变能改变的,坦然对待不能改变的。用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对待生活,享受生活。并在尽我们所能改变现状的路途中,别忘了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感受生活的乐趣;更别在盲目地追逐和攀比中,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成为金钱的奴隶。尤其不能疏忽了亲情、遗忘了家,那样就更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了。
每个人的幸福快乐,都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感觉所赋予的。因人而异,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就有不同的幸福快乐的感觉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