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如何保重?
(2011-12-11 20:49:12)
标签:
安徽太湖戏文好摄乡村亮点杂谈赵国勤文化 |
分类: 所思所想 |
今晚不过零度,我似乎难胜冬寒。
吃过晚饭,在卧室上网,脚下的取暖器散发出舒适的热度,我穿着保暖鞋,膝盖之下被取暖器散发的温暖包围着,右手插进了鼠标取暖器里,也没感到冷,当我走出卧室到客厅倒开水喝的时候,风,就钻进了我的衣内,直捣背心窝,那种寒意,让我感受了什么是冬夜,什么是衰老。
现在不是缺吃少穿的时代,也不是有了衣穿就不感到冷的年代。昨天,我就加了一件厚线衣,现在,保暖内衣,两件线衣,线裤,保暖内裤和棉袄都穿上了,似乎一旦把腰伸直,背心里觉得没有衣服贴着,只好把腰弓着,心里才具有不冷的踏实。
周末两天放假,我唯独昨天下午去了一下文化站,其余时间都是在家里没出去,今天上午完成了一项写稿任务,这是一个月前就答应人家的,上午还在迟疑着写不写,一想到年终百事都穿头了,越往后推越是没时间宅在家里安心写稿的,随即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完成了任务,也把前天写的新闻稿发走了,当把久拖未决的事情做好,人才有一种充实感,今天,内心的确感受到了这种充实。
下午,我在暖呼呼的太阳下,躺在躺椅上享受着,太阳照在脸上,脸上的感觉如同小时候在灶前烤火那种烫烫的,如果不是隔壁的兄长把我喊醒,我还真进入了冬天小时候那种烤火取暖的梦镜中。
日子,就这样没目标地过着,日子的好坏,唯有自己明白。
前不久,家里搞了一点小建设,父亲头尾忙了20多天,建起了一件杂物堆放的瓦房子,按照父亲的意思,一旦家里准备建楼房,这样的瓦房就能发挥大作用,70多岁的父亲,总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把家里楼房建起来,一想到自己至今还能得到父母的鼎力相助,心生一种特别的幸福感,尽管目前我还很困难,常常为缺钱发愁,一想到这些,就能迅速快乐起来。
记得黄复彩老师前几天在我的博客上的留言:把苦日子当好日子过,把好日子当平常日子过。这充满哲理的生活智慧,让我新生了感悟。
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身体自然提前衰老了不少,从不失眠的我,开始失眠了,怕冷,容易疲劳,就是身体衰弱的主要表现,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已经成了我不得不重视的课题了,饮食,劳动,安全,冷暖,情绪,心态等等都必须由自己统一控制好调配好,因为人生的路还很长,自己的义务还很多,暂时为自己作一段时间的保养,是必不可少的,我不仅是这么想,今年以来也是这么慢慢地过来的。
今年是我感受最差的一年,工作上感到羁绊很多,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文化经营服务上财运很差,就是写稿也是时断时续,没有达到自己预计的效果,尽管如此,我依然没有消极,而是无愧于心地做事待人,为了求得一个心安理得,我做到了无愧于心。对家庭对单位对乡政府对社会对事业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我不管领导承认不承认,理解不理解,我都是一如既往这么做这么想。
古人说的好: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如今,很多人都不按规矩发牌了,很多的事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暂时没必要说出来,我相信,这个世道,好人总是多的,能看问题的人一定不少,我也没必要为遭遇而心里计较,如果换作别人在我的位置,甚至更难受,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一些小小的不愉快能化解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是值得的。
前不久为即将创刊的《法治文学》杂志写了一篇文学评论,是为小说《女土地局长》所写的特约评论,刊物还没出版,我的文章今天无意中在《女土地局长》作者的博客里看到了,心里当时有些不愉快,尽管人家是转载的我的文章,但我毕竟不知情啊,期待即将创刊的〈法治文学〉能给我一个说法,在我的文章没有刊发之前,总不能把我的文章私自发给别人吧,除了新浪博客两处有转载之外,天涯社区也转载了我的这篇评论文章。
回到冬天的冷,自然的冷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害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当一锅白米粥被一粒老鼠屎所害的时候,这个年代,不少人是坚决站在老鼠屎那边,生活中很多的美好就如同白米煮一样失去了它的光彩。
保重,在这寒冷的冬天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