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八月花正开

标签:
2011汤泉乡文化博客戏文好摄赵国勤同学会杂谈 |
分类: 平民生活 |
乡村,一旦进入8月,大自然的魅力,让人羡慕不已。
板栗,在慢慢成熟,一般乡下的中元节都能吃上新鲜板栗,我所在的乡村位于大别山的脚下,花亭湖的西北部,板栗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可惜,近几年板栗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价格走低,劳力资源缺乏,劳动成本增大,导致板栗产业退出支柱产业行列。板栗,依然是环保型绿色产品,每年中元节,我们这里也叫吃新节,库区沿岸的农家都能尝到新鲜的板栗。近些年来,每到板栗长到能吃的程度,地方乡村就开始收购板栗出去公关,这个时候,板栗的价钱倒是可以,卖板栗的农户还是不多,大家都希望在板栗成熟之后出卖,今年板栗长势比去年好,各种价格都涨了,这些年板栗的价格老是长不起来,每斤两元多一点的价格,都无法支付从树上采摘的劳力钱,板栗产业的衰败自然在情理之中。
今天上午,接到老同学陈北生的电话,邀请我去他家做客,陈北生是我高中同学,他的夫人也是他和我的初中同学,,他的妹婿和内弟都是我的兄弟,既然大家都去做客,我也没推辞,人,一旦到了50岁这个年龄,可能都怀旧,都希望有机会一起坐坐。老陈在本地担任小学教师30余年,他的父亲陈祚望先生是我的初中老师,也是一位名望很高广泛受人敬重的老先生,他在职和退休后,对我都很关心,我们感情非同一般,可惜老先生去世多年,自从老先生去世后,我来老陈家就少了些,过去,老先生在世,我每年正月都要去拜他老人家的年的。老陈的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的同学,我们之间三代人都有缘分,加上他的妹婿和内弟,都是我的至交,今天,老陈请客,我是必到无疑的。
老陈原计划请老同学余家旺,汪贤龙一起来,可他们都不在赵河。我们这些牛镇高中的同学,这些年都陆续联系上了,上次,我去南京,就是和同学胡栋连一起去看望在南京的刘晓,朱成霖,胡昌贵,老同学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大家一起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谈起同学之间的那些旧闻,特别亲切。
受台风的影响,天气不是很热,我把车子停在乡政府那边的街道上,坐汪礼俊的摩托车来到老陈家。老陈与我一个村的,他家在花亭湖东,我家在花亭湖西,两家隔河相望,但走起来可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老陈在我家门口的希望小学教书,每天都是这么走着,他年龄还不到50岁,早就当了爹爹,可谓年轻的福老,我常常这么调侃他。
午饭前,我到他家屋外拍了几幅照片,所采摘的都是乡村八月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尽管都是些很寻常的镜头,每一处都让我的眼睛感到舒服,每一个镜头都让我感到亲切无比,人生一世,何尝不是如同草木?人无非有情感,有思想,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多少人为了追求顶戴,为了跟随孔方兄,已经如同草木那样的展示个人活力,如同草木那般没有思想和情感。
芒子花在路边摇曳着,老陈家屋头树林深处隐约着新农村的气象,屋前芒子花的背景中是河对面的风景,我从这些寻常的景致中感悟着,但又说不出我感悟出了什么。
老陈家的楼房。
我和老陈的妹婿,内弟的合影。
宽敞的院子。
如果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促膝相谈多好!
花开正当时。
老陈的内弟把车子开到了他家,我只能把车子停在乡政府,坐别人的摩托来,因为,路况我不熟悉。
芒子花。
树林深处是农家。
张扬的芒子花。
板栗,当年赵河人生存之本。
乡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