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三)

标签:
赵国勤摄影旅游北京之行国庆节随笔杂谈 |
分类: 平民生活 |
北京之行(三)
第一次去北京,来回都是坐火车,从安庆到北京,再由北京回到安庆,在往返的火车上,度过了35个多小时,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为了在北京的72个小时的游玩,必须在火车上耐心度过35小时,想起来也是一种有趣的无奈。
我是第一次坐火车卧铺,出发前,带队的告诉我,旅行社安排的是硬卧,途中需要17个小时,我也不知道硬卧是什么概念,更不知道硬卧是怎么坐,10月15日下午从太湖出发,稀里糊涂的跟着大家上了晚6点的火车。
上了车才知道我们所乘坐的卧铺是这样一种情形:车厢里全是6个人一间的小寝室,一个小寝室两排小床,每排小床上下三层,两床之间相距不足2尺,我在去北京的路上安排在第二层的床上,火车出发不久就进入了黑夜,我们一行23人,有5人安排在另一节车厢,其余的都在同一车厢,而且都是在相互隔壁的小寝室,好在寝室外的过道上有很多的折叠凳子,寝室内外都是我们的同伴,虽然都不习惯坐卧铺,但都在适应着,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
上火车前,很多人都买了零食,买了报刊,准备在火车上无聊的时候受用,我在安庆火车站买了点吃的,茶杯,毛巾等生活用品一概没有带。火车上的空间太小,大家只好在固定的地方,相互聊聊,板着手指数时间,每一个小时都是很不容易地过去,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出发前也没给手机充电,到火车上手机里的电就不多了,也就不多发发短信,老斯和两个老李打开了一瓶白酒,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喝起酒来,我也赶过去,喝了一点白酒,为了让自己晚上好睡觉,本来我是不能多喝酒的。
11点火车熄灯,我只得上床躺下,尽管睡不着。等大家都躺下,车厢里也慢慢静下来了,也不知在床上翻来覆去多少次了,最后还是模模糊糊进入了梦乡。原所担心的火车上的不眠之夜也就很快的过去了,在火车的小床上迎来了16号的朝阳。
白天在火车上比晚上舒服些,没事的时候可以坐在过道里望望外面的风景,火车在华北平原上慢悠悠的行进着,沿途的房子.,建筑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等火车到了山东的聊城,离北京越来越近,大家都在车上向带队的建议,要求回来的时候坐飞机,谁也不想坐着慢悠悠的火车。
3天的北京旅行之后,19号吃过中饭,我们踏上了回乡之路,飞机坐不成,就是改道合肥的计划也落空了,还是坐原路的火车回安庆,这次归来,大家都在一个车厢,下午两点多火车就动身了,旅途的疲劳、归家的心切,在返程的火车上,大家远远没有去的时候那么躁动,我返程中被安排在下铺,上车不久就倒在床上睡着了,睡了一个午觉,精神似乎好多了。
回来的头天晚上,手机依然还是没充电。在火车上不但发不了短信,打电话回家都没有办法,手机成了死老鼠,与外界联系很少,就是与家里三个孩子也只是短信告诉一下从北京返回了的消息,午睡醒来后,就坐在过道里,继续看看风景,与大家聊聊天,认真体会着漫长而无聊的坐车过程。
我们所乘坐的火车,比较干净,但有一个毛病让人无法理解,那就是供水不及时,从北京来回都是开车没几个小时就没水,不但想不到水喝,就是洗手洗脸的水都没有,越是这样,我们就不停地在各个车厢找水喝,加上我的烟瘾又大,还不时地要到车厢之间的过道上去抽烟,在走动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了火车硬卧、软卧是怎么回事,软卧只有两层床,在上下层都能坐起来,不像硬卧,中铺和上铺都无法伸头,我们的硬卧还是较好的一种,我们的尽管没有软卧那样的门,但独立成一室,我看到了另一种硬卧,每间只是隔了一下,但床头都与过道是通的,走在过道里,散发出的臭气让行人不舒服。
火车上有盒饭,但没有矿泉水,也不卖茶杯,晚上没有水喝,我被同伴邀到餐厅喝茶,30元一个人,一杯牛奶、一杯茶、一碗牛肉面、两个小菜,打发了两个小时,等到疲劳了也到了第二天凌晨,趁着到安庆还有6个小时,好好地谁上了一觉。
每个人的人生中会有无数个第一次。我是第一次去北京,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卧铺。尽管平淡无奇,30多小时的火车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是不会轻易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