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无常”

标签:
文化博客文学/原创感受生活感悟随笔无常杂谈 |
分类: 所思所想 |
闲话“无常”
赵国勤/文
无常,是佛教用语,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至于无常在佛教里怎么解释,是什么意思,随便翻翻书,或者百度一下,很快就有了答案。我不是佛教徒,懂得无常在佛教里所表达的意思,但无法准确表述清楚,但作为俗人,在空闲的时候,想想所见所闻的无常之人无常之事,倒觉得这种思考不仅有趣,对于自己,对于他人都有意义。
俗家往往是望文生义,无常,我的理解是不可思议或者无法预料的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象的本身有让人防不胜防的心理震撼,既然如此,作为每一个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的生命个体,都有机会去了解无常之事,见识无常之人,或者说难免不遭遇到无常。当一个人面对无常的时候,怎么去应对它?怎么解脱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人,是不是都愿意去思考这些人世间的无常现象呢?
去年发生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山西的矿难,那些被灾难夺去生命的人,那些因为灾难的破坏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家庭,谁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运就是这样。还有,当我们看到一些健康的人因为癌症而死去,看到一些过去向来不错的人一夜之间成为了阶下囚,那些数不清的车祸,很多无法医治的疾病,很频繁地发生在人世间,祸不单行地落在一些无辜的家庭里和一些本来善良的人头上,这些数不清的灾难,谁家,谁人又能大胆地挂出“免”字牌呢?当太多的灾难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人在无奈的时候都深感这个世界里很多事太无常。
求神拜佛的盛行,展示了人们对平安的向往,对升官发财的热望,也揭示了世人害怕灾难的共同心理,可是,每个人各自打扫门前雪的做法,不择手段求升官发财行为,还有当官不为民做主的恶习,加上民间防灾减灾意识的淡化,官方防控应急机制的滞后,扩展了无常现象的盛行,加上很多不负责任的人的误导,一些机构的欲盖弥彰,一些事件真相得不到昭示,使无常的本身更加复杂起来。
10年前,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发展到至今年度毕业生达到600多万人的规模,当这些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信誓旦旦的准备找工作的时候,却爆发了金融危机,出现了就业岗位的缩水,加上历史上流转下来在内大约700多万高校毕业生何去何从,国家担忧,家长顾虑。大学生找工作难是迟早的事,很多年前很多人就对国家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过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期待高校以培养人才为要务,然而,我们的高校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该向世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交代呢?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挫折教育,理想信念,人文情怀,知识技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自然能会自见分晓,但人们都会把这样重大的困难之罪过归属于金融危机这只无常之手,不负责任的侥幸,拒绝了反思的机会,无常之说,却成了不少罪恶者的替罪羔羊。
认识无常,应对无常,超越无常并非佛家之事,也是芸芸众生幸福指数里面的重要内容。
大如天灾人祸,战争瘟疫,历朝历代都有发生,不是老百姓个体所能把握的和所能预料的,具体到疾病,死亡,破产,下岗,失业,破财,落选,落榜,车祸,离婚,犯罪,纷争等等无常都有可能降临到每一个凡夫俗子身上。在无常之灾降临到不幸者头上的时候,逃避不是办法,悲伤也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冷静面对,唯有冷静反思,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振信心,纠正错误,及时决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无常,意味着万事万物充满着变数,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要看人怎么想?怎么为?认识这些规律是为了帮助人们时刻警惕,经历灾难是为了让人感悟人生的一些重要东西,古人说过: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似乎上天总是以一种矛盾戏弄世人,每个时代总有得意忘形的人,也有在灾难面前一蹶不振的人,无常规律里包含了很深的人生智慧,无常对一部分人来说是魔鬼,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是上帝,每一个人的空闲时间都不少,如果每天能回想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思考一下为人处世,梳理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清理一下内心的垃圾,就能更多避免预料之外的事,把很多的未知控制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想起红楼梦的《好了歌》: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在这样一个以思考作为信息知识年代重要特征的新时代,面对无常不思量,岂不是更新的一种“无常”?
(江淮晨报09.03.16副刊和《安徽佛教》2009冬季号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