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文化站长“二百五”

(2008-11-11 22:17:43)
标签:

文化博客

情感

赵国勤

寻找自己

感受生活

朋友

杂谈

分类: 平民生活

 

 

文化站长“二百五”
黄复彩

 安庆晚报08.11.21副刊http://aqdzb.aqnews.com.cn/aqwb/html/2008-11/21/content_60797.htm

 

 

(转帖)文化站长“二百五”

黄复彩

转自黄复彩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cabc90100c169.html

 

认识老赵,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他时常给我主编的栏目寄一些稿子过来,能用的,我就用了,不能用的,也就不作回复,仅此而已。直到1992年,我与同事明润走笔大别山,第一次来到太湖,有朋友说,附近有乡名赵河,赵河有温泉,可惜藏在深山,无人识得。在我印象中,有温泉处多建有疗养院,专供高干享受,与平常人无干,但赵河的温泉尚未开发,加上交通不便,尚在自然状态中。于是想,趁着尚未开发,赶紧也去享受一番。温泉果然就在农民的家里,挖一深坑,汩汩的带有琉璜气味的地下水就这样热腾腾地冒出来,清清的,亮亮的,于是花五元钱,与一群山里人挤插在那坑里,泡了一个痛快。也就是这样,与早就笔墨来往的老赵见面了,黑黑的一条汉子,唇上有一抹厚厚的胡子,看上去像是巴基斯坦人,骨子里是农民,却又带着乡干部的机灵。

我到过很多乡镇,可别小看这些文化干部,不仅吹打弹唱样样精通,随时能配合形势组织一场文艺演出,而且笔头子也快,能写通讯报道,能为乡长书记写总结报告,会编墙报,能写一手好美术字,有时候,还要配合乡里的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生猪配栏,青苗嫁接,山林防火等,骑一辆破车,翻山越岭,穿村走户,苦口婆心,仁至义尽。

我问老赵,如此辛苦,薪水是多少呢?老赵说,二百五,说时一笑,大家都笑。当时我们的月工资是每月三百多,老赵在乡村,月薪二百五不能算低,但老赵立即补充说,是年薪,不是月薪。我开始惊诧,但老赵说,够了,我家里还有田地,一旁有人帮他解嘲说,他的角色很复杂,农民把他当干部,干部把他当农民。原来如此。

很多年没联系,后来就把赵河的老赵给忘了。大约前两年,老赵又来稿了,于是想起那个黑黑的文化站长赵国勤。感觉老赵的笔头子更勤了,文字也更流畅了,可惜我已不在岗,无法给老赵发更多的稿子,我知道这对于他很重要。自从有了网络以后,老赵与我们的交往更便捷了,老赵弄了个博客“戏文好摄”,揽括了他所从事的行当,正如他在公告栏里自我介绍的:“以平民文化人的身份和心态说话做事”,这是他的文字风格,但另有一句让我惊讶:靠文字和图片养家糊”。就我所知,在中国,除了极少数专业作家靠写作致富,对于大部分写作人来说,写作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致,既无名,也无利,凭老赵的手艺,能养家糊口吗?但从博客上知道,老赵背着一只牛皮袋,今天张家界,明天韶山冲,活得比谁都滋润。而且,他的三个儿女都分别在上大学,每月的生活费少在二千元左右,真不知道身为董事长的老赵是怎么经营他这七口之家的公司的。

不久前,我去寺前河住了一段日子,临走前,世磊带着我再去赵河。虽然赵河改名汤池,打出温泉的招牌,但温泉似乎并没有让赵河有太多的变化,倒是那眼温泉不离不弃,毫无吝啬地往地面冒水,用赵河老人的话说,这是祖宗积了阴德,所以才有这样的福分。温泉旁建了宾馆,用一根管子把水抽到浴缸里,但我觉得,宾馆里的浴缸并不见得比当年的那口深坑更舒服。老赵听说我来了,带着一帮朋友前来看我,他们说都是我的“粉丝”,在这个山里,我居然也有“粉丝”!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李宇春,不是刘德华,在这年头愿意做我这样一个普通文化人“粉丝”的,我从心里尊敬他们。

就像十年前一样,又问起老赵的收入,一旁有人代说:“他还是个二百五。”终于知道,十几年过去了,老赵的工资翻了十倍,从前的年薪变成现在的月薪,虽然还是二百五。我不能不觉得寒心,二百五,南方人的一次最简单的早茶,有钱人的一包香烟,但却是文化站长老赵一家七口的主要收入。二百五,我不知道这是对老赵的奖掖还是对一个文化人的戏弄!一旁的人告诉我,老赵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和尚”,他的“庙”与乡政府毗邻而居,门前赫然挂着“汤池乡文化站”的牌子,却不得不像当今的一些野和尚一样四处化缘:土地所、工商所、个体协会、汤池乡所有的单位,大大小小,上上下下,老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软磨硬泡,死皮癞脸。当然,老赵也不是白要人家的,这就是老赵的“靠文字和图片吃饭”的道理了。对于有些单位来说,缺的是文化而不是钱,而对于老赵来说,缺的是钱而不是文化,这是公平交易,等价交换。老赵就是这么活着,就是这么做着他的文化站长。除了化缘,老赵不得不时常向人借钱,但在借钱之前需公开声明:别指望五年之内我会还你。由于是个“二百五”,老赵的腰就硬得很,说话的声调也比一般的下层公务员要高腔大调些,哪怕你是县里的头头,他不高兴了照样给你下马威,照样让你下不得台。老赵说他“常为五斗米折腰”,但我觉得,为一家老小的“五斗米”而折腰的老赵其实腰杆子比很多人都硬朗。

老赵的博客点击量很大,老赵也有许多“粉丝”。打开他的博客,尽可以读到这样的留言:老赵加油!老赵真不容易!老赵继续……,老赵说,生活是艰难的,但却是温馨的,有着这样温馨的鼓励,再大的难,他都会不折不挠。老赵说:“我的老大就要毕业了,老大会帮助老二,老二会帮助老三,我的负担会越来越轻。”老赵是乐观的,的确,看着老赵背着那只牛皮袋骑着一辆破车在山路上奔走,我感到老赵是充满信心的。就像这社会的所有人一样,老赵有老赵的活法。

(转帖)文化站长“二百五”

 

(转帖)文化站长“二百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