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搏客赵国勤杂思录文化 |
分类: 所思所想 |
关于当代写作的思考
报刊和网络的发展,写作的队伍逐日壮大起来,五花八门的网站,琳琅满目的文章,让每一个读者目不暇接,在文艺百花园中,写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报刊,博客,论坛,文学网站,每天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时评,散文,小说等各类作品比比皆是。文化市场有道是是江山辈有人才出。兴奋,震惊,疑惑,无奈,是这个年代写作者常见的心态。
目睹当前的文坛,充满着挑战与机遇,存在着困惑与希望。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面临新的挑战,文学的娱乐化也难成为导向与主流,百花齐放却缺乏真正的百家争鸣,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的脱节,地域文化的差别,大腕与草根的较量,专业写手与网络写手共争空间,名人与粉丝的互动,报刊文学的空间限度及自我垄断,文学刊物市场的低迷,自费出版政策的放开,为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机遇,在“两为”方针的统领下,文坛谁也难成为领袖级的人物,尽管不少人想做领袖,省、市、县三级文艺界过去那种由几个人说了算的不公平局面也将打破,即使产生了不少的圈子和沙龙,但都稳定不了多久,稿费,虚名,点击率,头衔等等既实际又不实际的东西在不断消解写作这支队伍的本来应该有的实力,有多少文学作品能成为读者心灵的鸡汤?有多少的明星作家真正是名副其实,只要是关心写作的人都心知肚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作者应该怎么办?
是继续为虚名拼搏,还是急流勇退呢?是积极地探索还是随大流呢?是强化自己的内力还是透支自己呢?这都取决于每一个人。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随着写作时间的延伸,写作也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我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流的工具,有时候也能通过写作换得一点香烟钱。在写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前人所说的,一个人拥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必须要有写作的兴趣、基本功、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对做人要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写出来的东西总要给别人看,哪怕是为你的亲人,为你的朋友写,都有写作目的和期望值,作为一个作者,是无法回避知名度的,没有知名度,作者的思考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传播,不但无法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就是实现最低限度的娱乐目的也达不到。写作能否坚持下去,能否有所突破,能否有所成就,需要毅力,需要机遇,更需要思考和判断。
过去那种由政府扶持、名家主荐的培养文学新人的做法已经多年不见,各级文艺团体因为经济的困扰也无法发挥正当的作用,一些不甘寂寞的官员也涉足文坛捞取虚名打破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写作对于一些有权有钱的人来说是名利双收的美差,对于一些以写作为终身追求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容易的事。在这条路上能一举成功的人少之又少,这是每一个写作的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既然过去很多的规律已经打破,所谓之成功的经验也成了梦话,不再寄希望于别人的扶助,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抵制来自文坛少数低劣者的扼杀,这是当代致力于写作的新人必须锻炼的科目。
文学自古都是一种寂寞的事业,历史上很多经典之作在当代都是无人关注的。这些古人,没有刻意在乎这些,而是潜心写作,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
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坚持自己的爱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在当代具有积极的思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