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博客乡村情感 |
分类: 随笔杂谈 |
乡村短章
赵国勤/文
正月还没有结束,春节前回家过年的人都已经回到了打工的原地,乡下节日期间的那种热闹已然不见,一切都回归了往常的平静。
不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即使在正月底,乡村,闲人就不多了。
时下的乡村里,除了乡镇的公务员,村干部,教师,医生和一些无法外出的人之外,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读小学、初中的孩子。家庭中男的出门打工者占大多数,男的在家带孩子让女的出门打工的家庭也有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男的身体、年龄等原因,或者男的在家有职业但收入不高,女的只好代替男的外出。现在夫妻双双外出的人数日益增多,过去一些夫妻双双外出的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爹、奶照看。这两年,少数年轻夫妇开始把孩子了带到身边读书。乡村常驻人口比往年更少了,一些过去在家门口上高中的孩子陆续考上了大专院校,20多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减少的效果这几年已经明显可见,很多小学、初中的学生数比10年前少了好几成,偏远的单小因为没有生源只得停办,近几年通过实施移民建镇工程,一些偏远山区的部分有条件的农户来到集镇安居乐业,使得那些本来就偏远的山区村落更加冷清。这些远离集镇的深山住户,户与户之间有的相隔数里。男劳力全部外出打工挣钱,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由于地区条件差,在家无所作为,决定了这些深山区的劳力必须外出寻找生存空间,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要比山下村落的留守人员付出更多的艰辛。交通偏僻,信息闭塞,就医上学都不便,他们无法理解有钱人对自然山水的那种热爱,他们因为长期遭受环境恶劣造成的生产、生活的不便,尝够了寂寞孤独的苦楚。日渐疏远了那份故土之情。这些偏远的乡村,随着乡镇区划的调整扩大,那里的居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是如何得以保障和实现,这是人们不难想象的。
即使是山区的集镇,除了已经在那里开店的居民之外,流动人口也不是很多,但集镇的居民相比偏僻山区的居民而言那就幸福多了。离机关近,离政府近,信息灵通,上学就医都方便,可是,农村分散居住的农户还是占大多数,村里多年不开群众会,选举投票都是实行流动票箱,深山区的群众只有在选举村官或者选举乡镇人大代表的时候才能顺利看见平时难得见到的乡村干部,除了家门口的红白喜事和亲戚之间有些往来之外,其余时间各家各户都是过着一种孤零零的日子,似乎热闹是有钱人的,这些人什么都没有。
只有一些有高中的集镇周末很热闹,学生周末放假上街,有初中的集镇,每逢星期三,在家的监护人都邀约一起到学校去看望孩子,这是近年来乡下出现的新时尚,过去,星期中间没有去学校看望孩子的习惯。
乡村的山常清,水长流,空气新鲜,大米、蔬菜等食物符合环保标准,是具有养生之道的人所向往的养生之处,对于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乡民,尤其是偏僻山区的乡民,似乎忽略了这些东西的存在,他们心中的期望与渴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愿当官的有权的不能忘了深山处还居住着更多的居民,不要忘了他们的衣食住行的艰辛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