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路边的风景 |
分类: 随笔杂谈 |
路边的风景
山路弯弯,风景随处可见,什么样的风景最宜人,什么样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处风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停驻了很久,其实风景早已消失,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像刻在光盘里的美女,实实在在美丽宜人。
在一条县道边,有一座两开间的小瓦房,一棵桃树陪伴在小屋旁。屋前是一条县级公路,路下是开阔的田畈,自西向东蜿蜒伸展着一条小河,把田畈一分为二。屋后有小山环抱,对面的山与小河同一走向,俨然一座天然的屏障,让人感到一种安全之感,全然没有让人感到压抑的成分。
没有比这里更普通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一个普通的所在,哪里有风景可言?
这里位于农村村组居民与集镇的结合部,是一个村去镇上的必经之路,当年那个神气的老头子已经离开人世, 他亲手建起路边小屋,让小屋很快升值的构想却成了现实。
小屋被出租,变成了别人租用的店面。桃花盛开的季节,这里生意开张了。
很快这里成了人气很旺的商店,再平常的地方一旦有了人气自然会引人关注,久而久之就成了一道风景。
乡下农闲的时候,很多留守妇女喜欢结伴而行上街晃晃,女人们喜欢从这个店到那个店,看商品,问价钱,谁家价格便宜,谁家服务态度好,哪怕是购买几块钱的商品,都会有三五个女人合伙帮衬,一般的商人很难从这些不善的买主那里讨得到便宜。
这里往往成了乡下女人上街购物的起点,更是女人们一天晃街的终点,很多人事先就在这里问好价格,上街继续问价,发现价格差不多,就回来到这里买,也许这些有空上街的女人们上街口说干了,腿跑酸了,回到这里,都能喝上老板娘奉上的热茶热水,既然都熟悉,每次还能享受其他商店没有的热情,这里就成了乡下女人热闹的所在。每天人来人往,生意不断。在乡下,虽然商店很多,哪家生意好,大家喜欢互传信息,用不了多久,满村的人都知道。
开店做生意,人人都希望生意好,个个都盼望天天赚钱。在开店的人比买东西的人还多的乡下,哪家店生意好,其他生意不好的商店的店主自然嫉妒,还有一家饱暖千家怨的农村陋习也开始兴风作浪,如果是女人经营商店,就会有子虚乌有的传说。路边的小店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免俗,当生意好起来之后,也会免费享受可怕的口水的攻击,更会催生与风流有关的传说来。这里开始成为乡下好事者关注的“风景”。
直到有一天我踏进店里,才看清店主清晰的面容,再也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记不清是下乡还是等车,我在小店旁边等了很久,火辣辣的太阳烤得我坚持不住了,我感到口渴,有了很强的喝水欲望,就从旅行包里拿出了茶杯,准备去小店里讨口水喝。
走进小店,见到几个女人一起说笑。有一个女的见我进来后及时站起来给我让座,并很快给我茶杯里倒了水,还给我一支香烟。我想,这个女的一定是店主了。抽过烟,喝过茶,仔细端详,发现店主似曾相识,好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子,落落大方,和蔼端庄,细语轻言,欲说还休。俨然大家闺秀。小小的店面,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那披肩的秀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贴身的红马甲穿在她身上格外光彩照人,也许是我端详太久引起了她的主意,令她不安起来,当我们目光相会时,发现她的脸上像春天的桃花那样的羞涩。那种羞涩的脸红是我在乡下从没有领略过的,尤其农村的少妇们的脸上很少再现。不经意的瞬间很快过去了,可那瞬间印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定格。临行前,我还看到柜台上有余秋雨的散文,有冰心的文集,我想这个女人一定不简单。这个商店的生意如果不好才不正常。
这是10多年前的事了。直到4年前再路过那里,小店没有了,桃花树也干枯而去了,又过了两年,经过那里,小瓦房也不见了,变成了平顶楼房,伊人在何处,难觅踪影,风景已破碎,心里徒伤悲。遗憾的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俏,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诗的意境还来不及体会,风景就消失了。
不觉两年又过去了,我心中的那片风景还清晰地存在,我把它装进了心灵的移动磁盘,让它进入我的梦中,使它成为我所喜欢的照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