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生活 |
回味低工资年代的日子
现在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医生的工资比起20多年前高出几十倍了,但很少听到工薪阶层中有人说钱不紧张的,一些50来岁的人还是在怀念七、八十年代的低工资时代的生活,那时工资虽然很低,但没有生病、子女上学和买房子的巨额负担,也没有现在这样明显的收入差别。那时候低工资下的苦日子依然过得踏踏实实的。
1983年,我高中毕业回家后,被当地小学请去代课,月工资30元,当时猪肉七角三分钱一斤,火柴二分钱一盒,基层工薪阶层消费的香烟“春秋”牌的三角钱一包,大米一毛三分九厘钱一斤,我在家门口学校上班,吃米吃菜基本不花什么钱,每月节约的钱可以偿还读书的债务,一年下来可以还清三年读书借款。
1984年6月,我被聘用到牛镇区公所库区工作组工作,月工资40元,每月吃喝只需要11元,饭菜票三毛四分钱一斤,每月节余的钱可以拿15元回家,家里可以用15元买10多斤猪肉,可以请乡工13个,那时乡下做工才一元二角钱一天。那年头乡下流行手表、收音机,我第一年参加工作就买了40元钱一块的“琼花”牌手表和33元一台的“红灯”牌收音机,到区公所工作后,也用每月工资节余添置了生活的必需品。
记得当时区公所里最高工作是区委书记和副书记,他们是军转干部,行政19级的,月薪76元。区委书记家庭条件较好,抽当时最好的香烟“佛子岭”带过滤嘴的香烟也不过七毛钱一包,把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小伙子羡慕死了,副书记家里孩子多,还是抽农村人常抽的黄烟,我家里本来很困难,很需要我节约点钱回家,可我学会了抽烟,并且开始交往,一下子提高了抽烟的标准,每天一包五毛钱的平头“佛子岭”,一月下来就是15元钱,加上每月10元左右的伙食费,5元的零用钱,但也能节约10元钱。拿回家,能解决全家6口人的日用品的消费,付清电费,肥皂,火柴,食盐等开支。
如今,不说100元拿在手上不知道做什么好,就是1000元拿回家,也不够在校孩子们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要莫生病,就是有每月2000元的工资,也无济于事,何况我的工资每月只能领到250元,其余全靠托钵化缘。现在低收入者比起20年前来,那种滋味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 发表在《安庆广播电视报》07年春节特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