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博客 |
分类: 小说传记 |
(十)入世的爱
一个善举可以改变人的心境,一个善举也可以扭转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为老大的创业的人生就是这样开始的。
回乡的那年冬天,春节临近了,家家户户在杀年猪、做糯米粑、熬糖、打豆腐、煎豆粑,准备过年。
隔壁生产队的一个困难户的妻子在这时候病死了。消息很快传遍这个2000多人口的大队,大队干部及时上门慰问,团支部干部随后也赶到了,老大的团关系已经交给了大队团支部,就成了团支部的骨干,作为骨干,老大随团书记和几个支委来到了这个户主叫做四爷的不幸之家。
一间房子,楼下作厨房,楼上作卧室。两个孩子,大的不到3岁,小的才3个多月。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四爷两眼红红的,向前来慰问的大队干部下跪行礼。公堂屋搭起了死者的灵堂,四爷家已经粒米无炊,乡亲们都是自家吃饭自动前来帮忙理丧。
从四爷家回来的路上,团支部的几个人开了一个小会,商量团支部能为四爷家做点什么事。
老大首先发言。
“四爷家现在连年饭米都没有,我们能不能通过团支部发一个倡议书,发动周边的人家捐一点粮食?”
团书记马上赞成老大的意见,当场做出决定,由老大负责写倡议书张贴上墙,另外选择年前的一天由4个年轻的团干配合老大上门为四爷家化缘。
老大回家后到处翻书,查找怎么写倡议书,语文课本上也只有这么一页纸的简介,没有具体例子。老大没法去想自己所写的倡议书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考虑的是自己第一次写出的东西会不会让乡亲们笑话。
老大拿出前天用一个鸡蛋从供销社代销点换回来的白纸,裁成16开,一个人坐在家里的木楼上的一个用小箱子搭成的写字台上苦思冥想,想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所以然来,他又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总觉得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都要问人岂不是高中白念了?自己写出的东西又担心写的不好砸了高中生的牌子,矛盾的心理使他的潜能更加远离了自己,他想:从小学就开始看小说,借了很多的书看了,到头来写一个倡议书都无法下手,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哪!
老大的夜郎自大的心理提前崩溃了。真正知道了写东西的不易,写这么简单的应用文都感到难,写其他复杂的东西岂不更难?他这时才开始真正的敬佩写稿的人。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面的,老大最终还是被四爷家的急需解决的困难惊醒了大脑,把四爷家的困难写清楚,把团支部对社会的要求写明白不就行了,只要四爷家通过化缘能得到年饭米就行了,个人的写作是否被人议论绝对不比解四爷家燃眉之急重要。一气之下,倡议书就完成了。这是老大走向社会后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虽然是张贴在大队址的墙上,比起他后来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来,第一次的倡议书却难得多了。
这就是老大的第一篇在本大队打响的作品,虽然几年过后,老大就开始在地级报刊发表作品,但乡亲们只买这张写在红纸上的倡议书的账,村里的老会计因此看中了老大,想选老大作他的接班人。
倡议书张贴上墙后,前来大队代销店购年货的社员们都看到了,都认为倡议书写得感动人,看到倡议书的人都表示捐献一点大米,老大第二天就与团支部一班人一道上门收集社员捐献的大米和年粑等熟食食品,一个上午就集中了120多斤大米,30多个年粑。老大和同伴们高兴地把大米、年粑送到了四爷家中,四爷的亲属一个个都感动的不得了。
此后,大队党支部团支部对老大就另眼相看了。
老大一回想起那次送大米到四爷的情景,总是提醒自己:做人还是善良些好,对有困难的人热心些好。老大为人的善良和热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老大想想这些往事,身上不舒服的感觉忽然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