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生活 |
弯弯的松树
在我的《文化汤泉》博客的首页有一个松树照片,那弯弯的躯干和饱经风霜的枝条虽然没有黄山的迎客松那么气派,但它却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花亭湖旅游风景区龙潭寨的一棵百年老松,为了拍摄这幅照片,我在去年的一个盛夏天里,冒着 40℃度的高温,在一个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了这棵古松下,吃这么大的苦来拍摄照片倒是其次,主要是想看看这棵弯弯的古松,以感悟我那久藏于心的松树情结。
那还是在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来临的时候,《安庆日报》组织该报5位资深记者写自己当记者的经历,这五位记者中有一位老女记者叫曹颍君的前辈,写了一篇题为《弯弯的松树》的文章,她老人家没有写自己的任何事,通篇的主题围绕我这个生在农村的文化人怎么在新闻之路上艰难地探索的经历和过程,写她老人家对我的评价,她把我誉为“弯弯的松树”,这篇稿件在安庆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县的县长见到我就说这件事,老人对我的关爱一片至诚,对长期在农村乡镇坚守文化岗位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老人家已退休多年了,老人家的鼓励一直在激励着我越过一道道人生的不平之坎,锤炼了我的顶风傲雪的松树精神,使我在很多不平的生活历程中参透了不少的人生之悟。
我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分量,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老人家的鼓励,以松树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坐标,去追求我的事业目标,去探索我的人生之路,去寻找这个世界上属于自己的位置,去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去感受人间的真善美。
人与树一样需要人们的扶持,尤其是处在艰苦环境中的人尤为如此,虽然我的工作条件、生存环境比别人差,可我一直很幸运,每一次困难来临都有人主动相助,特别是我从事摄影、写作20年来,白手起家,自学成才,在各级报刊发表那么多的稿件,都是得益许许多多的人关心支持。我明白了我的写作我的摄影是为了什么?我懂得了我该为这么多一直支持我的读者做些什么?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的性格不太柔和,可我只要提起笔来,就会想起我的忠实读者,我的文章虽然并不怎么样,但亲和力还是很高的,读者喜欢看,这么多年来,许多读者还记得我在10多年前在报纸上所写的散文的题目,这的确让我感动。
走自己的路,不要患得患失,这是我对松树精神的理解。我常与许多前来向我倾诉的朋友说:人一生要经历3次排队,一次是上学期间,一次是参加工作后,再一次就是退休后,最难的排队应该是退休后,一生的功过是非,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分量,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次排队,我之所以能吃苦耐劳,能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生活也是缘于这些原因,我选择抬头做人低头处事也是在生活中参悟出来的。
我觉得苦与乐都是自己的感觉,你觉得苦就苦,你觉得乐就乐,对别人要尊重,别人怎么看你不必计较,哪怕别人再怎么比你强比你好,你都要为他高兴,只要不去做物质上的比较,你的心里就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容纳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像松树那样: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生在何方,永远保持活力和生命的颜色。(2006-4-9 15:43)
(安徽省太湖县汤泉乡文化站赵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