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生活 |
养在深闺人未识
——探访汤泉乡蔡家畈
从花亭湖汤泉乡1号码头驱车向蔡殷公路东进 7公里,便到了蔡家畈。在这里,有着清朝中期建成的古民居,在赵河人人皆知“芹河的水、蔡畈的人”,但蔡家畈的古民居在本地人眼里是熟视无睹,在外地人来说更是鲜为人知。
在一个深秋的上午,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福地。在这里,我们走进了蔡家畈古民居群,走进了由蔡家畈古人修建的神堂过弄。我们试图走进那一栋又一栋古房子,去聆听时间老人向我们所倾诉的蔡家畈古民居的历史的沧桑感及文化的烟火味。
蔡家畈古民居有300余间,是当今花亭湖风景区内保存完好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如今还居住着70余户人家。在所有的建筑中,建筑等级最高的是殷维甲故居和殷赉臣故居,这两处建筑都属皖南徽派风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蔡家畈享有书香门第的美称,据考证;这里的文化与清朝桐城派和太湖赵氏文化的渊源很深。可这里的人全部姓殷,据了解,在殷姓未搬迁至此地以来,这里全部是蔡姓。由于蔡殷联姻,本地蔡姓乏嗣,作为外甥的一名殷姓男丁由大屋岭过继到母舅家为嗣,通过数代人的努力,由大屋岭陆续过来的殷姓也多了起来,殷姓家族开始构建蔡家畈村庄,蔡家畈的人后来都属殷姓,但蔡家畈这一地名一直得以保留。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蔡家畈在太湖县享有书香门第的美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读书人——殷赉臣,光绪28年中举,在清朝末年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等要职,民国期间任过三十八军秘书长。他的后人基本定居北京,他的孙子殷乔芳,建国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因工作出色,曾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接见。如今蔡家畈的50岁以上的人都有文化,建国后从蔡家畈走出到各地工作的人员达百人。蔡家畈至今珍藏了很多珍贵书籍、文物。为赵朴初研究提供了不少重要资料,我们所看到的《康熙字典》,让人大开眼界。
蔡家畈古民居已然成了历史老人,200余年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灵气在不断地召唤各地的游客,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在2003年曾组织30余位摄影家来这里采风。随着花亭湖旅游开发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追寻蔡家畈的古韵新风。
(
17个人专版 |
太湖周刊 |
9月16日三版 |
摄影专版 |
探访蔡家畈 |
另刊于《安庆晚报》2006.12.17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