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知与利益的较量

(2006-09-17 15:47:00)
分类: 所思所想

良知与利益的较量

赵国勤

我向来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良知的,哪怕是人人喊打的人我都不会怀疑这一点。遗憾的是一旦利益出现的时候,我又坚信不疑的认为:就是平时你最信得过的人也值得怀疑,这就是人生最难把握的,也是做人最难以识别的。

我从不反对别人为自己谋利益,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里,没有人不追求利益,只要追求正当,理当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在于,在利益面前,我们还留有多少良知,为了利益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良知。也许有人会问,在这个利来利往的时代里,良知有到底值多少钱?

良知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如果用经济术语来比喻,好比一个人的信用额度。每一个人的良知通过长时间的与利益的较量,慢慢的积累,人们依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来形成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在选择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对方的良知来确定的。当然,任何群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都是在变化着的,有由好变坏的,也有由坏变好的,这其中的过程我把它叫做良知与利益较量的过程。在这个较量过程中,如果良知赢了,那个人肯定当时很痛苦,如果良知输给了利益,那个人当时是乎很快乐,最终逃不出痛苦的折磨。我的一个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那是三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我的父母为了减轻我的负担在家养猪,吃尽千般苦好不容易养成了两头大肥猪合计有600多斤,能卖2500元以上,为了准备一个上大学、两个上高中的孩子的开年的学费,家里打算看好价格一次性出售,一位路近的屠商得知后上面求购,我当时与那位屠商说好了,一次性卖给他,但必须现钱,对方也答应了,可我老婆说那样太便宜了,要少几百元,最后还是家里的人的意见算了数,把猪卖给他,一条一条的卖,不要现钱,年终结算。

我不会怀疑那个屠商对我家的承诺,因为他的确是好心帮我家,他那样做要少赚200多元,他把我家的第一条猪卖走10天左右就说先给1000元,防我家孩子在校急用,我看到他周转较困难,这笔钱又是做开年学费开支的,另一条猪又没有拉走,就没有接钱,偏偏就在事后不到三天,他也是为了做好事,被车子撞死,就是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家与路近的一位熟人说过几天一定要把我家的钱付清,在把另一条猪拉来。

他一死,我心里很难过,倒不是因为他欠我家的钱,尽管我家也很需要钱供孩子读书,可他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也吃了不少苦,我回家做好父母,老婆的思想工作,他们也很同情,都说就算了吧,但账要与他家家属结一下,就是他家没钱给我家,也有个说法。我想这些想法也不算外行。

死者生前因为经济往来,欠别人4万多元,也有人欠他的钱,达1万多元,债主们等他家殇事办完,都上门结帐,可我一直没有上门与他的兄弟结算,总觉得他家出了这样的难事,我不能支持他家,怎么好意思上这个门。等到人家把账都算尽了,我家的账还没人上门与他家人结算,最后,还是我老婆去的,老婆去前,我反复叮嘱,随他家怎么算,反正这笔钱现在也难要起来,老婆算账时又把当时的价格压了一级,少算了100多元,对方家属很感激,当场表态一定要优先支付我家的欠账,老婆回家一说,我还在提醒家人,不要想这些了,任其自然吧。

但是,在春节的前一天,死者的10岁的儿子在他的堂兄的陪同下来到我家,送来了600元现金和价值100元的鞭炮,向我父亲说,今年还清我家700元,剩下的500元明年还清,

我回到家里,听我父亲一说,也不知说什么好。

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孤儿寡母,在良知与利益面前,首选的是良知,他们把父亲罹难的赔款拿出来偿还债务,这种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当然,按他们的说法,我家是唯一没上门催债的一户,而且我家很缺钱,就把我家的先兑付一大半,大部分人家还要等他家有了偿还努力时再还。但他们说的很坚决,一定会还清所有的欠款。

就我家而言,如果没有与死者发生经济往来,我家养猪当年收入不会低于2500元,由于死者生前把我家的另一条猪约定购买,最终错过了出卖的机会,只好年终当作年猪宰了,没有变出一分钱,如果是别人家,他们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他们的处理结果又是怎样呢?我不得而知,我也不想知道,

我觉得:从情义上说,面对别人家的苦难,有这样的结果理应感激不尽了,这是不是双方家庭成员们的良知与利益较量的最好的结果?

2006-2-25      23:52

 

(作者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汤泉乡文化站    邮编246471

 

(刊发在2006年度的《安庆日报.太湖周刊》副刊

在网易论坛主题原创版网发单篇点击量达万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