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对现代医学进行一项改进,你想改变什么?”美过波士顿儿童医院青少年疾病专家麦克·瑞奇是这样回答的:
“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要告诫医学生们,护士生们,和社会工作者们,永远把病人放在首位。我会强调病人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求,而不仅仅教学生们简单的就十时微。技术人人都可以学,技术无法治愈病人。”
瑞奇医生的这段话,无意间触及到了和疗医学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因人而异。和疗医学视患者为本,疾病为末,疾病只是患者的一个方面,不可本末倒置。
包括大名鼎鼎的神经和心理学专家卡尔·杨,亦力排众议,竭力倡导因人而异的治愈理念。他说,奉“治疗程式”为治病的金科玉律不仅以偏概全,更是离经叛道。这是因为“人人气质迥异,精神活动扑朔迷离,很难与固定的格式对号入座”。杨对其方法论的阐述,更与和疗医学的理念异曲同工:“每个病历都不尽相同。对那些墨守成规,对书本知识生搬硬套的医生,其治疗效果值得怀疑。心理治疗(包括其他任何医疗方法)因人而异,在治疗病人时我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特异性,这也是治愈痼疾的不二法门。我们必须慎重审视那些笼统的法则,避免让医生落入俗套,随波逐流。必须对每一个患者都要有切身的了解。每个患者都反映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
和疗医学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没必要将患者分门别类。和疗医师关注病人的所有症状:无论是思想上的,情绪上的,还是身体上的症状。这和对抗医学中“因病名而异”,从而忽视病人本身的观大相径庭。除此之外,患者的整体素质和遗传特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