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驿站:反腐诗一首

(2025-07-07 09:51:16)
标签:

情感

文化

金阙讽咏
砖行暗夜魅灯狞,姝丽频遭浊欲凌。
寿邸初夺鸾镜碎,梨园复乱圣颜倾。
材若蒿蓬难立柱,木如樗栎怎撑楹。
乡愿横行青史秽,柏台秋肃泰阶平。
【题按】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本诗即是将反腐主题的严肃性与文学性结合,基于当今社会贪腐大案要案实情创作的一首讽喻七律。腐败为社会沉疴,本诗借某国有大行(戏称“砖行”)系统腐败案例,以古喻今。某国有大行原董事长**舸,借职权行私,晚邀女属“谈事”,以权谋财、谋位,甚者乱伦背德,类唐玄宗纳儿媳之荒唐,行权色交易、伦理崩坏之事,将准儿媳据为己有,终致身败名裂。当以史为鉴,肃贪正风,护家国清朗。彰中央反腐决心与历史镜鉴意义。
【注解】
(1)金阙:原指帝王宫殿,象征国家权力机构,此处代指金融系统的权威与庄重,暗合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的高端属性。参见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2)讽咏:点明诗歌以古喻今、批判贪腐的创作手法,既有古典诗歌的雅正气质,又直接表明诗作为讽喻之作的功能。归有光评价陶渊明作品时称“百世之下,讽咏其词”。
(3)砖行:戏称中国银行,因信用卡提额等业务规则,需用户沉淀资金如“搬砖” ,民间俗成代称,暗讽金融权力被异化的生态。
(4)魅灯狞:喻腐败滋生的暗夜环境,“魅” 指权力私用的邪祟,“狞”显贪腐行径的狰狞恶意,勾勒权色交易的隐秘、恶劣场景。
(5)姝丽:美女。参见宋•柳永《玉女摇仙佩》词:“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
(6)浊欲凌:“浊欲” 指腐败者膨胀的权色私欲,“凌” 为欺压、霸凌,直指贪腐对女性下属的侵害,揭露权力滥用的本质。
(7)寿邸:寿王府邸。鸾镜: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悬镜照鸾"的典故,后演化为刻有鸾鸟纹饰的妆镜代称。本句借唐玄宗纳寿王妃杨玉环(后为杨贵妃 )典故,“寿邸夺鸾镜”喻伦理崩坏(如案例中权色交易、乱伦失德 ),以古事照现实贪腐的荒唐。
(8)梨园、圣颜:“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即为唐玄宗设教坊之地,代指权色交易场所;“圣颜倾”仿唐玄宗沉迷美色,为之倾倒之态,暗指腐败者沉溺私欲、罔顾纲纪。
(9)蒿蓬、樗栎:出自《庄子》。“蒿蓬” 是野生杂草,参见晋•陶潜《咏贫士》之六:“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樗栎”为无用之木,喻贪腐者无才无德却占高位,讽刺“德不配位” 的腐败生态。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樗和栎指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用亦为自谦之辞。参见唐•欧阳詹《寓兴》:“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
(10)乡愿: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伪善者,是道德的败坏者。语出《论语•阳货》:“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参见近代•李大钊《乡愿与大盗》:“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本诗指伪善贪腐者,表面迎合实则行恶,批判其破坏金融秩序、贻害社会的本质。
(11)柏台:代指御史台(监察机构)。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清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参阅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辨》。参见唐•宋之问《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12)秋肃:秋天肃杀的气象,喻执法威严。参见近代•鲁迅《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13)泰阶:典故名,典出《汉书•东方朔传》,原指三台六星,包括上台、中台、下台,因其排列如阶梯得名。据《黄帝泰阶六符经》记载,三阶对应天子、诸侯大夫及士庶人,象征天人秩序,三阶平则天下安。汉代东方朔曾借奏《泰阶六符》劝谏汉武帝,晋代《天文志》明确其星象关联,称其为调和阴阳的天阶。该典故后衍生为朝廷代称,多见于诗文。“泰阶平”象征国家治理清明。参见隋•杨广《月夜观星诗》:“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 唐•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
【简译】
在中国银行(砖行)的暗夜角落,腐败如狰狞魅影,权力私用的灯光里,女下属不断遭受权色私欲的霸凌。
就像当年唐玄宗抛开寿王府的鸾镜(背弃伦理),如今腐败者在“梨园” 般的权色场中,重演沉迷私欲、崩坏纲纪的丑态。
无才无德的贪腐者,像蒿草般纤弱,难以成为顶梁之柱;树木如樗栎这样的无用之木不能成才,怎能撑起金融大厦厅堂的楹柱?伪善的“乡愿” 之辈横行,只会让青史蒙羞!
但看监察机构如秋霜肃杀,终将荡涤奸佞,让国家治理重归清平!——这是对腐败的怒斥,更是对清朗未来的期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