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4-08-09 08:58:08)
标签:
情感文化 |
夏日绝句
知漏须向宇下立,解瘼应从符中晓。
兴亡皆是黎元苦,丽谯影里有衡茅。
【注解】
第一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典出东汉•王充《论衡》中。
瘼:疾苦,苦难。参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符中晓:从桃符中知道,典出郑板桥体察民间疾苦的故事。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因为上联二三四五缺少一谐音即为“缺衣”,而下联六七八九唯独没十就为“少食”。上下联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
第三句化用元•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丽谯:亦作“丽樵”,华丽的高楼,出自《庄子
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间。”参见宋•林逋《钱塘仙尉谢君咏物楼成》:“仙人多在丽樵居,况对西山爽气馀。”
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参见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释义】
要想知道房屋是否漏雨,必须去房屋下站一站。
了解民间疾苦应该从百姓细微的生活中去体察。
无论朝代如何兴衰,受苦受难的人都是老百姓。
不信就去看那些华丽高楼大厦下有寒酸的陋室。
谯蚊诗
明焰影中楚歌声,白鸟潜落卓锥叮。
当空驻掌忽盖下,怜尔不共读书情。
【注解】
明焰:灯。参见《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佛见入一切见。佛性入众生性。众生性入佛性。其地光光光照。慧慧照。明焰明焰。无畏无量十力十八不共法。解脱涅槃无为一道清净。”又元•王哲《行香子》:“衮大明珠,通明焰,过明堂。”
楚歌:悲歌,表示陷入困境:楚歌引申为悲歌,常用来表示个人或团体陷入绝境或困境中的心情。参见清•方文《宋遗民咏•谢翱》:“击石为楚歌,竹石俱损伤。”
白鸟:古人把蚊子称作白鸟。参见清•袁枚《秋蚊》:“白鸟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衰世态,刺客暮年心。附煖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
卓锥:指立锥。参见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驻:停留。
【释义】
在明亮的灯影里,忽然传来了嘤嘤嗡嗡的楚地悲歌声。
这蚊子的锋利的尖嘴像锥子一般偷偷地侵入皮肤叮咬。
我在空中慢慢地张开手掌稍作停留忽然冲向蚊子盖下。
可怜这害人的小东西不能和我共飨这美妙的读书情怀。
后一篇:情感驿站:诗一首(四陲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