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2022-06-05 16:51:30)
标签:
情感文化 |
小满许是真完满
荼蘼初绽榴花红
•2022.5.23—5.29•
春天的残红刚刚褪去,夏季的热烈初见端倪,时光在四季里悠悠地流转,小满时节应时而至。
小满!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节气。是小满不是完满,寄存着美好的期望,生涨着蓬勃的朝气,以崭新的姿态向完满进发,正是昂扬向上的进行时。
那原来青青的麦苗不知不觉中已经腰杆挺拔,青翠葳蕤,拔穗抽节,籽粒渐渐变得饱满起来。远远望去,阡陌纵横,一片碧绿的田园风光,那更是一片美好的丰收的希望。麦穗灌浆,籽粒正在加紧充实自己,小有满足。欧阳修有绝句《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也是一个富有人生内涵的节气,充满了人生哲理。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小满,尽管是小而不满,但我却认为这是最好的圆满。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真正的完满意味着缺憾的开始。老人常说: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如果感到万般应心了,也就该走了。世界万事万物运行遵循的是“生长—完满——毁灭”的循环,小满是这个规律链上最佳的状态,近乎完满却不懈怠止步,依然茁壮成长,充满了足够的精气神。人生所有的美好,都在将满未满的期许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是说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只有谦虚了,才能像低头的麦穗一样,以较低的姿态赢得众人的认同,在未来的路途上获得他人的帮助,故能进步。如果对取得的小成就骄傲自满,必然会沉浸于自身取得的暂时性业绩,沾沾自喜,怠惰了斗志,放松了警惕,被他人赶超则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谦受益,满招损”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兔子步履飞快,本来乌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然而兔子在一路飞奔之后,并没有一直跑到终点,相反看看连影子都不见的落后的乌龟,在中途休息睡起了大觉。而此时的乌龟则一刻不停,努力向前,即便自己没有奔跑的天分,也要靠努力获得人生的精彩,故而反超了兔子率先到达终点。兔子等到睡醒后,才如梦方醒,是自满的心态让自己输掉了这场比赛,悔之何及!
给生活留白,是一种小满足,这样更有拓展空间,更有填充后续的力量。一幅画,要有充分的留白空间才能凸显它的完美,才能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相反,如果画满了空间,则显得拥挤不堪,给人乱糟的感觉,审美的情趣大大打了折扣。
北宋名臣蔡襄有诗《十三日吉祥院探花》云:“花未全开月未满,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这种花月未全的状态正是一种小满的状态,也正是值得人思考的状态,然而对未来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就像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小满既是一种半山腰观风景的绝好状态。正因为小满不是完全的贫瘠,也不是完全的志得意满,所以其间寄寓着奋发向上的磅礴力量,尚有进步的空间。人生最美的状态,即是小满。
由于天气转暖,动物们也纷纷活跃起来了。早晨起床,东方的天空已经被晨曦映得微红,明亮的光线射进窗牗,开启美好的一天。我打开窗子,放入新鲜空气,就和这个世界又一次重新关联。“叽叽,叽叽……”,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也跟着传进来。仔细倾听,这声音太美妙了,这是大自然的音符,是天籁之音,是任何高贵的乐器也不能奏出的大自然的纯正之音。隔着窗子望过去,几只小鸟正站在对面庭院中的高大的枣树上,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它们是多么欢快呀,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天高任鸟飞。这些小鸟,除了最常见的麻雀外,有些我叫不上名字,但是能看到它们靓丽的羽毛、灵活的小脑瓜、灵动的小眼睛那俏皮的样子就心满意足了。它们是天地间的小精灵和小天使,也是人类的好伙伴。
这些年,由于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北方的小鸟逐渐地减少了。尽管是思想上的感觉,但却是不争的事实。记得小时候,经常下地放牛割草,干农活,碧绿的庄稼地里或者是浓密的紫寸槐灌木沟里经常会呼啦啦突然飞起一阵雨点般的小鸟。它们可能是正在地上找寻食物,人一到,立即惊起飞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大鸟,经常在枣树林子里飞来飞去,啾啾地欢快鸣叫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到处都是他们的立足之树。很多高大的柳树、槐树、白杨上好像都架起喜鹊窝,特别是长势冲天的笔直的白杨树上居多。这些年来,人们为了辟地种粮食,枣树管理难且产量又低,所以大多数都被抛净了,鸟儿也显得少了许多。一些留鸟无奈只能把窝坐落在电线杆上或者低矮的小树上。
经常见的鸟儿有麻雀、燕子、喜鹊、啄木鸟、老鸹、翠鸟、呱呱鸡、黄莺等,还有一些围绕着水边转悠的不知名的水鸟。那个时候,农民下地干活,一些小鸟根本不害怕人,它们照样在牲畜的后面蹦蹦跳跳,或者在人的一边觅食,只有当人靠近了的时候,他们才懒懒地飞远一点,那种情形是一种朋友的感觉,人鸟和谐相处。
以前,老家的村边有几处芦苇荡,儿时的我和父母下地干活,在地头休息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芦苇荡里面发出一种“呱唧呱唧呱呱唧”的声音,不用问,里面有一种较小的水鸟,但是它们成天隐藏在茂密的芦苇里面,样子难得一见。因为不知道这种小水鸟的学名,当地人就管他叫“呱呱鸡”。可能是因为这芦苇塘里面有些小鱼小虾的原因,这些小鸟能够乐在其中生活,大多的时候只看见芦苇的剧烈摇晃伴着它们唧唧的欢快鸣叫,我知道它们在其中飞来钻去。看着那水里面,也会给人一种神秘感,不时地水里面“呼隆”一声掀起一片大水花,紧接着滑出一条大的水脊,我敢认定,里面肯定有大鱼。有时候,这些小鸟灰突突的身影偶得一见,小小的身材,太过灵活,没等看清楚,便倏忽不见了。有时候也偶尔能看见翠鸟立在苇杆透遐思冥想的情形,它蓝花色的衣服煞是漂亮,微风轻轻摇晃芦苇,它轻捷的身子随着上下摇荡,好不惬意。等人一靠近,它便倏地飞走,只剩下芦苇在微风里轻荡。
那个时候,如果谁家的地里种植了高粱和谷子,到秋天快成熟的时候是需要经常有人照看的,不然会被一群群的鸟儿啄食,甚至有的高粱头或者谷穗被嗛食的一粒不剩,农民很气愤,于是便在地的中央插上花花绿绿的假稻草人,风一吹,摆动起来,给鸟雀造成是人在地里,不敢靠近。但是这种长时间的默不作声的假人不被识破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以后的许多年里,我工作后很少去地里劳作,偶尔回家帮助父母力所能及的干一点儿农活,才盱顾到鸟儿的陪伴少了些,爸妈说有很多的鸟儿被农药药死了。
因为热爱生活,所以喜欢记录生活。这个世界,需要文字来表情达意,文字比生命更具无穷的力量。那些曾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也不抵岁月的打磨,纷纷化作一粒尘埃,是文字让他们的功过任凭后人评说;那些修学明理悟道成圣的先贤哲圣也已成仙成佛,唯有文字还诉说着他们言之敦敦的教诲,跨越万年依然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指点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文字记录下人间万象,喜怒哀乐,化作诗词歌赋,至今仍洋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街头巷尾,她的无声的气息流淌进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怪不得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原来这文字每一个都自带神圣的光芒。据说,现在给孩子起名字还是以康熙字典的字笔划为准,因为那里面的字都开了光,是颇具佛性的。不管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一首诗歌、一篇文章、一部小说,都是对这个世界的真情记录,都是一个个心路历程的显示,都是热爱生活的淋漓表达。
现在的所有正式的契约精神的东西都是要书面文字形式的,不以语言表达为准。白纸黑字,红章一盖,手印一按便完成了整个精神文明的架构。而且用文字表达语言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司法领域都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平时里,一个人可能数学和英语等科目考到一百分,但是语文能考到一百分的很少见,几乎没有,这就是说没有一个人能用精确的文字来完全抒情达意,也正因此造成了不少的沟通误解。文字作为语言的代表,要说有多深奥就有多深奥。一个意思可以有无限种表达方式,相比较而言不过是看哪一种更加精准。作为生活随笔类的个人无伤大雅的散文,不必拘泥于刻板的形式,能够做到形散神聚就好了。
《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曰:“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实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其意是说:一切语言文字既无自性,是则空性,了悟一切诸法乃至语言文字实乃空无自性,这就是获得解脱了。文殊无言,净名杜口。站在三界中,跳出红尘外,实在是太难了,鲜有人能够具备佛陀的波罗蜜啊。文字之所以存在,看来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众生都不能大彻大悟啊!
还想说一下微信公众号的事情,自从2018年2月份开始,腾讯就关闭个人公众号的留言了。说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规定,搞得朋友们无法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互动,是有些非常的不理解。每发一篇文章,竟有石沉大海的沉默感,那种阒寂无人的沉闷令人感到无比的压抑、沉郁。现在社会已经是非常民主和自由了,言论自由应该是最大的自由之一,不知道腾讯官方的这一规定真实的意思是什么?晒一篇文章,其实更是作者的自我欣赏,这种成分占了大多数,至于和别人互动也是很小的群体,正常的交流也基本谈不及政治因素。
至于名人的公众号是有着非凡的影响力的,这一点都承认。俞敏洪在闲游途中拍了一个照片,说厕所不开放群众不方便,结果当地政府立即整改,效应来的太爽快,见证了名人公众号的威力。再反过来说,一个非名人大腕权贵的个人公众号又能有多少粉丝?几个有可能,几十个不容易,逾百已是稀有。普通的民众开通公众号即便让亲朋好友加关注,也是一件不很容易的事情,所以不让留言就更显得多余了。大V资源毕竟太稀缺了。
如果按照浏览的内容是否恰当和关注的公众人数多少来限制则显得更好一些,毕竟不让群众互动好像有点侵犯人权的嫌疑,感觉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我把自己的意见理性地向腾讯官方提了,也是石沉大海,其实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但是我还是要提意见和建议,这是在帮助腾讯走群众路线,让它发展得更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一下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很好地帮助政府决策,这也是发扬民主的好场所。
上一周,儿子学习进行了小测试,成绩还算理想。数学考了九十分,第四名;英语考了九十五分,第二名。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常的阶段性小测试,不能反映全貌,不值得特别自豪,所以我京本上保持了泼冷水的基调:不要骄傲,前几名相差太小了。越是这样,感觉压力真的挺大,才刚刚初中一年级,后续还要添加课程物理和化学,课程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宽,难度也越来越大,不知道坚强的儿子能否顶得住强大的压力。儿子说,他们这一届初中毕业,可能是全省排名,竞争就更加激烈了。近些日子,可能是临近上学期期末的缘故,老师的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作业量也很大。儿子每天放学后作业都得到凌晨的半点,尽管苦,但儿子还是坚持熬下来,顶得住。十年寒窗,太不容易了!
每隔几天,总看见老师们在自己的群里催作业,点名批评,找家长。上个周末,数学的闫老师就点了六七个同学的名字,让家长回电话,有的家长可能生活忙没有给老师回电话,老师十分气愤,继续点名批评这些家长。有的孩子不做作业,有的孩子做作业一错一大片,老师为这些孩子着急啊!是真的着急!希望家长也配合管理。在学习这件事上,我承认孩子们天分各有差别,但是就和班主任王老师所说:也许你的孩子以后不会走考大学这条路,但是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也是培养他们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这对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也是有好处的。认真是态度,努力了才不后悔!
现在的孩子,考大学倒在其次,关键是是否能考得上高中,这是能否上大学的关键一步。毕竟大学的本科录取率比较低,还有专科递补,可如果不能考上高中,职业院校的层次低容量小,初中孩子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前几天看李克强总理关于兴办职业技术大学的报道,说和大学同等的待遇,要为国家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力量,走双向办教育的道路,这个主意太好了,可以为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开辟一条光明大道,但不知道是否能够快速地推开。
说起来,现在的大学应试教育注重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真正的技术型人才并不多。大学生毕业后,正常的途径就是继续考公务员,但毕竟公务员的招生数量太少了。或者到国企央企等国家行列的部门工作,这是第二梯队的选择。民营企业工资再高,大学生也不愿意去,因为待遇不稳定。企业工作被称为蓝领,国人又大多数爱面子,所以很多地方性的国有企业招学历层次高的技术人员也很难。至于大学生自己创业,资金、人脉、经验等等条件限制太多,年纪轻轻,跨出第一步太难了,一般很少人能创业成功。再说,像北大陆步轩这样的创业者,如果不是因为一个记者把北京大学的招牌和卖猪肉的底层行当做鲜明对比,制造一篇特别吸引眼球的亮点报道,到现在陆步轩也许还是寂寂无名泯然众人。要知道,那仅是一个特殊的机缘,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创业都能开挂。
企业才是社会价值的根本创造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公务员不是。如果能办一些职业技术大学,可以为企业培养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这对振兴经济才是根本之路。我想,这样的技术型大学生肯定会很受企业欢迎。
这一阵子,疫情的影响终于渐去渐远,各行各业也都开放了,尽管核酸检测还是基本上每周都要做一次。做就做吧,都成了惯常的行为了,反正也不花钱。感觉三年多了,疫情已经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预防疫情成了生活的合理组成部分。目前,核酸检测采取的是双向并行的模式,社区到时候组织检测,而单位到时候也组织检测,如果一个人是单位职工,基本上可以选择一处做检测即可,对于那些无单位寄托的自由职业者,社区检测这一关是落不下的,这样应该能够保证所有人员应检尽检。周五的时候单位下通知,说机关人员每周二和周五下午四点到六点到全民健身广场参加核酸检测,一周两次成了规定的动作。
为了方便群众随时检测,县里还在新建的群众健身活动中心设置了免费检测点,为临时需要的人员提供检测服务。其实,这样的普检体制,成本还是很高的,这也可能是疫情快速传播之下的别无选择了。令人比较担忧的是,外出还是不怎么方便,这里卡,那里堵,到目的地隔离管控,还要24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隐忧。一个人经商,生怕到了外地遭遇隔离管控,每天的吃住成本很高,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还赔钱,所以大的环境还是没有完全祛除肠梗阻,给经济运行无意中设置了不小的障碍。期待改善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把疫情防控作为一个医疗问题由专业的部门来处理,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干扰,让社会运行秩序回归正轨。
单位里,一天到晚闹闹哄哄,也没有什么正经事儿,开会、学习、培训、职级晋升,大部分都不是主业,人们为了金钱利益,不惜东告西诉,单位负责人则厚此薄彼,把好端端的单位搞得一地鸡毛,让人心里烦得不得了。感觉新的职级并行制度还不如原来的普惠制更让人容易接受,有分别了,自然就生出百般怨恨。我的办公室又恰好临近临时负责人的办公室,所以一天到晚,听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大呼小叫,高低起伏,为了争权夺利纷纷撕下伪装,争得面红耳赤,纷纷暴露出鬣狗般丑陋的嘴脸。感觉公务员制度真的需要进行实质性改革,只是一个安逸吸引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来实施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质量好坏不说,各种蝇营狗苟的肮脏下流的事情倒是看了不少,为人民服务很应该,但是好像只是漂亮的说辞而已。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吸取精华成份,减少冗杂人员,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廉洁指数,切莫让体质成为染缸。现在县里43万人口,供养了3万多吃财政饭的,平均11个人养一个人,这比例比清朝还要高。人多了,都为一己之私奔忙,所以内卷的事儿居多,真正的主业抓好的并不多见。但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中前进,没有根本的标准,一个人的力量也很渺小无奈。黑格尔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算是吧!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说,不二法门即真如实相,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因而,菩萨悟入此一实平等之理,即超越相对之差别,而入于绝对平等之境界,这就是不二法门。可惜世人愚钝,皆存我见,枉生我执,不能反观自照,所以就有了分别相,以致产生了恶识,造成了世间恶业。以致东坡先生作《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愈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算是有所悟透。
太阳依旧东升西落,岁月不居缓缓流过。不见昨日的你我,欣迎明天的岁月。还要多少日月蹉跎,方可消磨我一腔热血?人来人往擦肩而过,花谢花开化作诗歌……
“是真是假谁去猜,不管他大步向前迈。只要多点自在,相聚少点空白,自己享受自己的精彩……”(王麟《QQ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