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大步向前相信自己未来可期

(2022-05-25 17:00:14)

生活随笔:大步向前相信自己未来可期2022.5.165.22

星期一,天气开了个好头。夏日的阳光浓烈,明亮倾洒,蔚蓝的天空辽阔高远,微风轻拂,绿意随处可见,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这一周的天气总体上还算平稳,算是进入到了夏天的节奏,气温大体维持在1631度的样子,有一两天阴雨,也不怎么大,半晴阴的样子,感觉稍微有些热,还好,夏天就应该是热烈奔放的。农村有句谚语说得好: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其实该热不热也不成年景。因为这是农作物主要成长的季节,有充足的热量,饱满的水分,小麦成熟,玉米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天也是孕育丰收的季节,希望在,一切在。

去年以来,由于有些闲暇的时间,而我又不愿意看电视、打游戏、看抖音快手这些娱乐性的项目,愿意读书,所以就阅读早年闲置书架的一本厚厚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细品那些带有乐曲味道的一首首词令,感觉意向很美好,其中不乏书写爱情的相思之苦,家国黍离之悲,未能实现愿望的苦楚,战争带来的创伤等等,凡生活所有,均可表达于诗词,所以慢慢竟喜欢上了这种文学形式。以往其实也很喜欢,只不过现在有一些时间来细品这些文化经典之作。想在念书的期间,语文课本里早已经学过许多经典的诗词了,那当然是瑰宝级别的传承,所以一直到现在有些诗词还能够朗朗上口,以致在文的时候经常用到,文化对生活的浸润可见一斑,是对人生有着莫大的意义的。苏轼曾写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确实这样,一个人读书多了,自然而然就把这种情怀融入到血液里,融入到生活里,人生就有了渐渐的改变,这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不是截然地分明。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生活无事,读书喝茶为上。

我喜欢诗词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诗词简约不简单,是高度的生活浓缩。没有人喜欢长篇大论、拖沓冗长得像老娘们儿臭裹脚一样的东西,如果能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意向,真是一件最功德的事儿。尽管文字资源可以随意取用,但也不能浪费,要珍惜。我们学过的唐诗宋词,仅仅几十个字,却能表达一种美好的意向和完整的感情,而且含有很深的寓意,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出现在课本里的记事说理言情的古人文章,都很精炼,短小精悍。二是学诗词能凝练人的思维,古诗词里的一个字可能有很丰富的含义,能够有一大段的释义,一个词语可能有一个丰富的典故相对应,这里面包含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诗词的过程也是一个串联古代文化的过程,令人很涨知识的。斟词酌句本就是优化选择、生活取舍的内容。三是诗词也不是古人发明的专利,现代人仍然可以发扬光大,承继古人意志,发扬经典文化有何不好?我想如果学写诗词多了,就会锻炼一种简洁明快的行事和为文风格,对人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生活纷繁复杂,简单至美是亘古不变的生活哲理。四是学习写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之美。春花、秋月、山河、花鸟、田园、大海、杨柳、草木都是诗词的内容,一看到这些字眼就令人赏心悦目,再去体会以景喻情的那份美好就更不待言。

陆游《文章》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美景的客观存在本身就是好诗佳词,再好的笔墨也不能尽情描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用手中的笔来描摹生活的美好。我从去年以来也学写了一些的诗词作品,倒不是想发表,只是想充实生活,人活着总该有个兴趣爱好才不致索然无味,给自己一个热爱生活、发挥兴致、自我欣赏的理由也是很不错的人生态度嘛。生活应向内求,不是我们的每个行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毕竟生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与别人无关。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上周末时光把《世界简史》给啃完了,感觉挺好的,意犹未尽。在历史粗略铺展开来的一段时间,领略了人类为了私心贪欲引发的种种战争和纷争,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文化同化,武力征服,充斥着种种不堪和肮脏,没感觉到波澜壮阔,倒是感觉到剑拔弩张、无限苍凉、冷血寒光,尽管文明在不断进步,但总也伴随着无休止的战争,直到现在,乌克兰、俄罗斯、叙利亚……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管怎样,底层民众始终是受害者。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怖”“诸苦所困,贪欲为本”。是人类无尽的贪婪欲望引发了恶劣争斗,虽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也酿造了多少的肮脏血泪啊。为什么和平就那么珍贵呢?万丈光芒总被乌云遮蔽,真理总是被邪恶裹挟着前进。

本周开始读儿子买的一套书《福尔摩斯探案集》。说来话长,这套书是儿子2021年国庆的时候买的,是他缠了我多次的结果。印象中他学习忙好像没有多少时间看,但我问他的时候他却说已经看完了。以前倒是盱顾他歪在沙发里看了几次,但是没见他认真读过,所以我对他的话始终持怀疑态度。即使是看完了,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速度太快。但是我问他一些问题,这家伙倒还大体上能说出个故事梗概来,说明确实看过了。从这一点上说,记忆还算不错。我的看书习惯比较慢,两天才读了七十多页。第二次看这种探案推理性质的书籍(第一次看过《七宗罪》),还是有些收获的,特别是对事情的逻辑思维启发很有好处,这些都会培养人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如果有了这些细致的思考,生活的真知灼见了然于胸也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完美技能。不过也有坏处,凡事探究过于详尽,则不能领略生活的抽象之美,毕竟美是寓于简单之中的,有时候生活的美就在于难得糊涂,不必计较和较真。不过对于案件的探索,属于司法领域,则另当别论。买了不看,总觉有点儿浪费。总之,开卷有益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开卷有益,阅人也有益。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写关于水木清华的李健的——一个活得像三毛一样的自由人——挺让人佩服的。他喜欢音乐,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广电总局工作。面对清华学长卢庚戌的邀请,毅然辞职投入到组建水木清华乐队的梦想中去,一曲《一生有你》红遍大江南北。但面对市场名利,他宁愿放弃,追寻自己的生活热爱。即便在生活拮据蜗居出租屋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诗人梦想,幸好有一生的挚爱——妻子孟晓蓓温情陪伴,全面支持。是坚持的力量,再次让他成名。面对不要孩子的指责,他力排社会争议,活得洒脱通透。看看现在的世人,大都是被名利裹挟着前进,早已坠入欲望的泥淖,精疲力尽。为了生存,早已丢掉了生活的初心和那份对生命本源的热爱,以至于躺平式的朝九晚五,蹉跎了岁月。无疑,李健的追求是自由的,是和理想高度契合的,所以生命是愉悦的、饱满的、向上的。他说:“这年代有多少人,全力追逐目标,达到了才知道,自己一直在做一件得不偿失的蠢事。”他还说:“生命是一场时间之旅的体验,即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不防你去寻找和积累生活的乐趣。”

他说的很明白,我理解得也很透彻,也为自己的世俗化而汗颜,但还是感到有心无力,没有谁不想活得自由而通透啊。一个人有时候做一个决定,想成就一番事业,迈出改变人生的第一步比登天还难,这也是世俗常态。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李健、俞敏洪等毕竟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像他们这样的成功人士太少太少了。尽管知道时光如逆旅,但你我是俗人,很无奈,没有勇气突破环境、金钱、资源、人脉、身体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于是也只能难得糊涂了。仔细想想,即便是最简单的网上创业,不用跑客户,也得有金钱的基础啊,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肯定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尝试需要勇气,成功与否还要看运气。自己创业养活自己的人总比吃公家饭的人更令人尊敬。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每个人自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运行轨迹。

 

这些日子,因为博客的事情有点郁闷。很久以前,新浪博客从自由发表文章增加了审核环节,设置了关键字,这样就再很难顺顺利利地发表一篇文章。如果能够给予温馨的提示,说明哪些字是关键字,也好给作者整改目标,但是新浪官方并不给予详细的说明,让作者自己揣测哪些字或者哪个词不合时宜,实在是如大海捞针般辛苦,显得很不厚道,却很霸道。所以如果想发表一篇稍微长点的博客文章,特别地辛苦,总是提留着心,生怕有什么关键词不合适被踹下去。有的时候,为了发表,只能一小段一小段地做试验方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到后来,这样做也不行了,因为每修改一次要等待好长的审核时间才能知道能否通过,所以不好屡次试验。到如今都不知道新浪官方为什么不提示关键字是什么?还有更让人窝心的事,博客的首页面上只留了灰蓝色的天空,目录、留言、好友、足迹等内容全都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也不给予作者有效的提醒,发表的文章有的已经不能打开了,提示正在维护中,只有最近的还能打开。感觉这个自媒体越做越不怎么样了,有点散伙拉倒的架势,很担心。本人可是有着十六年博龄的老博主了,一直灌水默默支持着新浪博客的发展事业。

当一件事情习惯了之后,人们的脑子里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比如做核酸检测的事儿。有几天没做,我的心里还感觉到纳闷:怎么没有通知去做核酸检测呢?要知道门卫把守得死死的,每天通过的时候要亮出手机看二维码,还要看行程卡,都已经成了自觉的行动。每次通过,大约需要两分钟的时间,一到上班儿的点儿,窄窄的门前总是有一群人掏出手机在耐心等待检测通关,好像出国境似的严肃。有一些人没带手机或者其他原因,不得入内,悻悻而去,嘟嘟囔囔一脸的不高兴。果不其然,刚进电梯尚未关闭,同事就喊我去楼后面做核酸检测,我竟然有一种终于等到了的欣喜感觉,这可能就是惯性思维的形成。楼后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三列队伍待检,每列二十个人,有官方维持,秩序井然。

这个星期,儿子又有了新的进步,班主任王老师周四下午让我填写关于儿子的“新时代好少年”表格——儿子又受到荣誉表彰了,我自然很高兴,毕竟这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个奖项,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挺有新意。以前,王老师电话家访的时候,就说过儿子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有潜质的好学生,很大气,喜欢帮助同学,肯定会越来越好。既然老师很看重儿子,我这个当老爸的也没得说,打开电脑,小篇幅的文章不一会儿就搞定了。临时找不到最新的照片,于是我就从前年的信箱里翻箱倒柜了一番后,终于找到了一张极具少年特质的朝气蓬勃的照片,很青涩,不过还是将就着用上了。放学后,我和儿子说了,他还略感诧异,说他们班里有五位同学评上了,具体名字只说出了两个,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五十二三个同学,得奖的比例大约十分之一。周四晚上,小家伙做作业一直熬到凌晨的一点钟,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山大,简直太不容易了。各门课程都布置了作业,难度还不算小,他放学回家基本在七点,吃晚饭后近七点半,做作业的时间很紧张。学习强度之高,祖国花朵难以承受,不过没办法,国情就是这样,适应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一个孩子毫无改变环境的能力,想中国孩子的学习在世界上算是比较苦逼的了。
工作依然是不疾不徐,平淡无奇。期间组了两篇稿子,一篇是关于学习第三十四次和第三十五次讲话的内容,纯粹的政治研讨性质的理论文章,也是心得体会题材之类的。另一篇也是关于学习上面的讲话精神的,都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完全正确,坚决拥护,只不过写写对上级精神的看法,有什么落实的思路,怎样结合工作实际去践行,有什么样的预期等等,算是写老套路的东西。尽管是本职工作,说实在的,我并不感兴趣,因为里面充斥了很多的官话空话套话,有很多的还是原文原著原话,没有什么感情色彩,都是些刻板的理论认知,不过这就是工作的真实面目。我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愿意干什么就一定可以干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去选择去做什么。当谋生是一个人一生的最重要的选择,而理想不再成为最重要的选择的时候,这样的人生选择可能就是被动的,生活出彩的可能性也很低。尽管做了几十年公务员,已经审美疲劳了,但还是得做下去,直到退休,说没办法是假的,说没勇气是真的。很现实的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管怎样,一日三餐,填饱肚子都是必须的选择,至于理想啦、情怀啦、志向啦等等那些高大上的目标则有可能只能成为心目中最美好的风景了,用一个词代替曰:遗憾。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维持生活已经是阿弥陀佛了。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一句名人哲言:生活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每个季节,大自然都有它的馈赠。昨天的餐桌上,多了新鲜的生菜和油麦菜,嫩绿的叶子,长长的,蘸酱吃特别好。首先一看那鲜嫩可口的样子就令人十分喜爱,放到嘴里咀嚼一番,更是口感爽爽,鲜嫩多汁,好像充分的维生素进入了整个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顿感活力满满。最关键的是,蔬菜是岳母在自家的小院里种的,天然无公害,纯绿色的,吃着放心。想这些蔬菜一天到晚吸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华精,任凭风吹雨打,成长过程肯定也是有着坚强的毅力的,总比那些养在温室大棚里的蔬菜要有着自然的抗体,对人的身体健康肯定也是大有裨益,这么一想吃着就更带劲了。

岳父过世后,岳母孤身一人,独处小院,难免寂寞,侍弄院落中的十来个小菜畦占据了她很多的生活时光。劳动能够填充孤独和空虚的时间,这些蔬菜陪伴着她度过安稳的晚年生活。在种子生出嫩苗后,小苗逐渐繁茂,岳母除草、浇水、施肥,自耕自作,看着满菜畦的蔬菜从钻出地表的一个个小芽芽成长为可采摘的果实,也是晚年的一种乐趣。一方小院,三餐四季,生活理想,难怪林语堂最爱院落构成生活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其实小院生活所求不多,一年四季,吃喝不愁,还可以闲庭散步、赏心悦目,呼吸新鲜空气。心有小院,安放红尘,且慰余生,应是乐事。《浮生六记》中的沈复芸娘,在山中捡拾石头,装进方筐,叠成小山,种上茑萝,另一角放河泥种白萍,红花百花相映成趣,自造小院仙境。初夏时节,热情涌动,百花已经凋谢,到处绿意葱茏,一片浓郁的生命气息,万物正蓬勃生长。停下车的瞬间,忽然看到在绿色的草地上有两丛鲜艳的花朵,是那种美艳的红色,特别妖娆惹人爱恋,尤其是在这个基本上无花可赏的季节。是玫瑰,还没有完全地长大,较低矮。但是用心欣赏,还是红得太过突兀,太过耀眼,在绿色的地毯上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我感到很珍惜,于是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细心地拍了一张,让这初夏的娇艳定格成永恒。生活中的美好随处皆可免费拾取。其实,时节之美,世界之美,上天自有安排。每个月都有符合时令的花朵,不致让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单调乏味。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冬季里,那傲雪独放的梅花更加令人无比赏心悦目,在世人的心里,她更是坚强品格的绝好象征,又引发了多少美丽的诗意啊。

 

周末晚饭后偕同老蒯出门散步,心情轻松,信步小城。初夏的小城故事满满,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夜色阑珊,凉风习习。仰望靛青色的天幕,遥远深邃,明月尚未升起,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烁着微光悬挂在苍茫如海的深空,不知它们穿越了多少年得以和我的眼眸相逢。不去想太多,只需享受这静好时刻。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生长的气息,柔和亮黄的灯光透过葳蕤的梧桐枝叶投下斑驳的影子,三三两两的人们轻衫薄袖,步履轻健,任脚步丈量大地,惬意享受着夜晚美好的轻松时光。

“每天醒来面对人海展开我胸怀,信心满怀烦恼抛开纵深拥抱未来。提前迈步攀登巅峰抛开这阴霾,运筹帷幄千里外把命运安排。我大步向前迈,越过高山和大海,苍穹繁星陪着我拥抱生命精彩。我大步向前迈,冲破时间的障碍,白云晴空伴着我闪耀自己未来……”(因因儿《大步向前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