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驿站:愿将爱子做事业为儿辛苦为儿忙

(2022-04-04 22:02:42)
标签:

育儿

情感

愿将爱子做事业 为儿辛苦为儿忙

——《爱与智慧——助力孩子居家学习》观后感

今天上午,观看了陈瑾瑜老师的亲子讲座,我深受启发,心有戚戚。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对照老师所讲,我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尽到一份家长的责任而自责和检讨,更重要的是从陈老师全面详细的育儿经里,我学习到了一些有效的家庭亲子教育方式方法,恰能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下面,结合自身的育儿经验,我简单地谈几点感受: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青涩懵懂,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幻想,一心渴望“自由”的生活,厌恶家长的唠叨。这也表现出他们渴望独立的一面。作为家长,我们深有体会,因为我们也是从这个年龄阶段走过来的。我想,处理和孩子关系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交心,做朋友,尊重他们。当孩子说话做事表现出非理性冲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厉声呵斥”“强硬拒绝”“坚决纠正”,而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像大禹治水一样,不能硬堵,而要疏导,与他们热心探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对其偏颇部分可以分析原因,举例讨论,令其自证谬误,以达到虚心接受的效果。在同一个事情上,大人和孩子是有着不同观点的,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们“三观”成形的最主要阶段,学啥像啥。想想看:同时期的我们比如今的孩子更优秀多少?因此,他们做的对的,我们要充分肯定,做的欠考量的,我们要为他们及时注入正能量,让他们回归理性思维。当然,这个过程要保持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充分肯定孩子的进步。孩子本身的成长就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家长要的不主要是孩子的物理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化学思维进步。不单希望他们快快长大,更希望他们聪敏睿智。有时候,我也会着急:为什么同样的教育设备、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一日三餐,自家的孩子与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呢?这个时候,我们的眼里更多的是他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被冷淡了,认为他们落后、不优秀,达不到期望值。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一直稳稳占据我们的内心。然而,经过冷静思考,我认为一切的贬损和愤怒根本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家长仍然生气,孩子同样失落。换一种思维看,孩子的进步不仅表现在与其他同学的横向对比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和自己与时俱进的纵向对比上。他们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今天的孩子比昨天的孩子肯定是成长的,如果他们的成绩比以前有了进步,我们就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赞美是最美好的品德),竖大拇指会令双方愉悦,孩子也会有成就感。经常鼓励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充分的信心,表扬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每天他们学习到新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每个孩子的潜质潜能并不完全相同,只要他们态度端正、行事严谨,即可值得肯定。多表扬,委婉批评,适当给予一定象征性的物质奖励,这种充满亲和力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赋能添力!

三、彼此接纳互相成就。孩子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成才是父母的成功,否则再多的钱和再大的官也谈不上成功。对于青春期心高气盛、无所畏惧、充满向往的孩子们,我们做父母的要勇于接纳孩子的不足,善于给孩子做春风化雨般细致的沟通,做他们的同行者。在和孩子的良性互动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双方感受到彼此的温暖,把款款的爱子之情注入切切的关怀中去,彼此接纳才能彼此成就。负面情绪是双刃剑,只能互相伤害。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智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不成器。孩子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想:即使一个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不优秀,也并非代表他们的一生就不出彩。正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小学毕业有取得非凡成就的,北大毕业也有卖猪肉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天然附属,持续为他们注入正能量,帮助他们弥补不足,改正错误,让他们端正态度,培植良好的道德观念,始终行走在光明大道上。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尽心尽力去完成了,全身心地付出了,都是应该被接纳的,也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有了阔达的心态,我们也会释然,不会耿耿于怀。毕竟,这个世界是二元的。尽管不能以分数论英雄,但我们还是要千方百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为未来的生活积累丰厚的资粮。我觉得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有段话说的特别好: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必害怕,只须尽责;不必苛责,多加鼓励;稍安勿躁,静待花开。相信,未来的孩子会成才,孩子的未来会光明,我们的家长也会功德无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