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河北:塞外蔚州

标签:
转载 |
长城关外,历来都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碰撞之处,你看看北京周边,东边的山海关,北边的居庸关,那个不是大名鼎鼎?但是,西边的紫荆关,却鲜有人注意,而当年的蒙古骑兵,十有六七,都是从蔚州夺紫荆关侵袭中原的,蔚州如今改称蔚县。史志称“控燕晋之要冲,为边陲之屏蔽”,可见位置之重要,当金戈铁马、烽烟战火退去之后,在蔚县留下的不仅是故事和传说,更留下了一座座古城古堡。
在古代,绵亘八百里的太行山几乎是无法翻越的,只有八条峡谷可供通行,这就是太行八径,紫荆关扼守的飞狐峪就是其中之一,可见,那时从华北平原到蔚州还是相当不易的。如今,随着张石高速公路的修通,到蔚县已不再是难事,我们开着车,从易县往西,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经涞源再往北,才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的,就过了紫荆关,翻越了崎岖险峻的太行山!
下了高速,已是塞外,前方平平坦坦,不是茫茫无际的草原,而是秋黄瑟瑟的田野,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开始,这里早已被农耕文明占据。蔚县就在眼前,我们没有进城,而是绕城西行,才十来公里,就到了暖泉古镇。这个古镇比较神奇,因为有两处温泉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度,故得名暖泉,不过,我们来这里不是看暖泉,而是要看古堡。
来到西古堡北端,瓮城堡墙高大,登上阁楼,暖泉镇一览无遗,民宅鳞次栉比,瓦顶争奇斗艳,庙宇城楼,灯笼悬挂,一派古堡风韵。行走在古街上,两旁的民居古香古色,集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注重门脸,注重装饰,规模有大有小,小的仅有一个院落,大的有两进、三进院落,还真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啊。南瓮城内的建筑物较多,寺庙、殿堂、楼阁,堡中有堡,其中一座古戏楼小巧精致,很引人注目。在蔚县,像暖泉堡这样的古堡很多,据说现存的就有将近200座,这些建立在沟壑、台地上的雄壮古堡,互为犄角,城墙、城门、街巷、民居、戏楼、庙宇林立,凝聚了历史,给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蔚县会有如此多的古堡?这要追溯到明朝,有很多次,蒙古骑兵无法突破居庸关,就从这里绕行,夺取紫荆关,进入华北平原,或攻打京城,或劫掠一番,然后扬长而去。例如,在土木堡之变中,瓦刺蒙古骑兵击破明军主力,俘获明英宗朱祁镇,挟明朝皇帝,经蔚州夺紫荆关,然后围攻北京。后来,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瓦刺蒙古失败后,又是从紫荆关经蔚州逃回了大漠。正因为饱受蒙古骑兵扰袭之苦,土木之变之后,明朝在蔚州大力修边固防和屯军,建了大量的易于防御的居住城堡,各式各样,如军堡、官堡、民堡,独门堡、多门堡、连环堡、堡套堡等等,互成犄角之势,以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再度从这里入侵。其后500多年,蔚县各村居民始终保持着堡内居住、堡外耕作和天黑关堡门的习俗,大概只有在高墙壁垒的城堡内,他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安全吧。
其实,在明朝之前,蔚州的位置就相当重要,它也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当年,宋太宗北上伐辽,出飞狐口,夺回蔚州,但先胜后败,得而复失,功败垂成,其后四百年,中原政权都没有能力收复蔚州。两百多年后,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于是指挥蒙古骑兵迂回南下,抵达蔚州,袭破紫荆关,进入华北平原,遂大破金兵,最终导致金朝灭国。
今天是国庆长假,堡内熙熙攘攘,游人如梭。我看到,挂灯随处可见,还有大人小孩手提的,不但制作精细,而且品种繁多,所以暖泉又被称为花灯之乡。暖泉的剪纸也有名,满街都是,很有特色,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剪,而是用刀刻,在宣纸上刻出各式花色,手艺之精令人惊叹。最有名的是“打树花”,几个壮汉手持长勺,舀起铁水,飞速泼向堡门上方的砖墙上,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汁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如天降星雨,流光飞天,耀眼夺目,这是暖泉人的绝技。暖泉也有一些当地小吃,像豆腐干、炸豆腐、粉坨、荞面饹、八大碗、糊糊面等都是当地特色。夜色降临,感觉疲乏,没有看打树花表演,直接回县城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