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浙南行:悠悠楠溪江

标签:
转载 |
楠溪江,仅仅听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近年来,随着温州人的名扬四海,作为温州后花园的楠溪江也逐渐为世人所知,她没有大江大河的恢弘,但是水好得出奇,悠悠三百里,河水清澈,山峦奇峻,形成了一幅秀丽多姿的水墨画长卷。
离开雁荡山大龙湫之后,我们乘车西行,没多久,就进入了楠溪江的范围。楠溪江地处温州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西、北接括苍山,南入瓯江,南北纵贯,有支流数条。按照计划,我们将从南溪江上游走到下游,沿楠溪江东边一条支流顺流而下,先去上游的石桅岩,然后到中游的岩头镇,最后抵达温州,楠溪江正是从温州接入瓯江流进大海。
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远方的峰峦奇峻突兀,常常看到一些山泉瀑布从山峦飞泻下来,毫无疑问,这些山泉小瀑布都是楠溪江众多的源头之一。在楠溪江上游源头的山高岩峻之处,遍布悬泉瀑布,有名的瀑布有:百丈瀑、罗阳瀑布、崖下库含羞瀑、石门台九漈瀑、北坑龙潭三折瀑,飞流冲泻,虽各显其妙,最终都是汇入楠溪江而流向大海。正所谓: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路上,和司机攀谈起来,司机是一位张姓女士,四十多岁,非常健谈。张女士说,她和老公经常在雁荡山一带跑车,有时也会应客人要求跑到楠溪江的石桅岩一带,因为路程二三十公里不算太远。至于我们所要求的行驶线路,虽然从未跑过,但她表示刨去油钱消耗,能赚钱就可以,价钱绝对不会多要,举止言谈之间,无不透着温州人的那种干练和务实。车行驶在险峻山道上,时而盘山越岭,时而穿越遂道,张女士车技看上去老道娴熟。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前方一个巨大的石岩擎天而立——石桅岩到了。
这块巨大的孤岩,高达300余米,通体皆石,呈浅红色,岩顶如并蒂莲蕾,高高耸立。从外形上看,石桅岩就象一个巨大的船桅,因而被称为“石桅岩”。同时,此岩又像是一座擎天巨柱,巍然耸立在天地之间,所以也有“浙南天柱”之誉。由于周围山峦不高,石桅岩显得格外突兀,没有人看了不惊讶,没有人不敬佩造物主的这神来之笔。在楠溪江上游的溪流旁边,分布许多这样的奇岩险峰,有绝壁奇观太平岩,深潭凝碧三角岩,天然盆景狮子岩,九丈奇峰朝天龟等等。这些奇岩险峰,清雅幽致,奇妙无穷,但显然和楠溪江众多溪流千万年的冲刷不无关联。
在石桅岩的脚下,有一条小溪环绕而过,这条小溪是楠溪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石桅岩三面环溪,溪流环石桅岩脚以近300角度迂回流淌,溪边有一条栈道依山环绕。不用说,是河流遇到这巨大岩石,无法直接征服,又不肯放弃,于是就绕道而行了。走在静谧的栈道上,看着两边的奇峰秀色,看那盘旋在石桅岩脚低碧绿的溪水,就像是镶嵌的绿宝石腰带,或宽或窄,或急或缓,有时急流汹涌势不可挡,有时遇石折返回绕。再往前,石桅岩南面脚下有一深潭,有一小舟停靠在岸,岸边是黝黑如铁的悬崖。有人说,温州人象楠溪江这溪流,清彻透明,百折不回,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在石桅岩的周围,环拱着数座高度在一二百米之间的峰峦,它们高低不等,形态各异,如群星托月般,簇拥着石桅岩这个“天之骄子”。深潭对面,看到对面峰峦陡立,峥嵘险峻,高低不同的两座独孤峰,中嵌一石,如麒麟送子,昂首向天。往前走,有一巨大石块堆在前面,这巨石显然是从上面崩塌下来的,因为巨石上方峭壁处的凹处和这石形状十分吻合。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岩块、土体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倾落,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象。登到石桅岩的高处,向下俯瞰,一派山水田园风光,仿佛是世外桃园。
离开石桅岩,驱车前楠溪江中游的岩头镇。从石桅岩小溪一直楠溪江的下游,二三百里山青水秀,河水千年奔流不息,竟没有一点儿污染,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楠溪江的水好清呀,清澈得能看清江底的游鱼和鹅卵石。楠溪江的水好温柔呀,柔得你忍不住要去抚摸她。悠悠流淌的楠溪江,蜿蜒婀娜,仿佛少女扭着腰肢,翩翩起舞,姿态是那样优美动人。
岩头附近的狮子岩地处楠溪江的中游,那里江面已经很宽,流水也很平缓。在岸边,一排排竹筏躺在沙滩上,在水中,一群群游人在顺江漂流。由于天色已晚,我们没有加入漂流,而是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江中湾湾的流水,清清的碧波,点点的竹筏,岸上叠叠的山峦,如黛的滩林,隐隐的古村,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因为雨水丰富,天气温暖而湿润,楠溪江流域植被丰富,山上长满了树木和竹子,肥壮的稻麦,从江边一直覆盖到山麓梯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年甚至可以三熟。楠溪江两岸富庶的谷地,造就了一大批富裕的村,尤其是在比较宽阔的盆地里。例如楠溪江中游,以岩头村为中心的盆地,是全流域最大的、最富庶的盆地,这里人口稠密,村落星布,比较重要的有港头村、芙蓉村、苍坡村、枫林镇等等。
这些宁静得近乎停滞的村落,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说到人文,还要提到南北朝的谢灵运,这个仕途上不走运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被贬后来这里做过永嘉太守,虽一生中官没做大,但他在仕途失意的岁月里,凭借这楠溪江这一带山水的灵性拂拭了自己心灵上的忧思,成就了其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开创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先河。或许就是这空灵的楠溪江山水,才使得他的诗句具有了富丽而丰赡的内涵。
继续向楠溪江下游温州方向行驶,山越来越低,地越来越平,江面越来越宽,楠溪江流域的地形就是这样,三面环山,只有南端向瓯江敞开一个口子,而那里就是悠悠楠溪江的最后的归宿——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