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2013-05-17 19:02:36)
标签:

转载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月牙泉畔

在敦煌绿洲南边,有一片绵延达四十多公里,由流沙堆积而成的山脉,这就是有名的鸣沙山。而在这大片荒漠的沙山之中,更吸引游人的,是这沙山中的一泓泉水,名叫月牙泉。数千年来,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堪称一道奇观。

从敦煌市内乘车往南,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鸣沙山。进入景区后,一幅状观的场面随即映入眼帘:长长的驼队,满载着游客,在无路可循的沙海中蜿蜒前进,远远望去看不到头……。上千峰骆驼首尾相随,慢腾腾地抬蹄落脚,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驼队了。由于天色已晚,也但心骆驼太累,我们没有租骑骆驼,而是乘观光车直奔向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驼队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走向沙漠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望不到头的驼队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步行去月牙泉

初看月牙泉,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泓弯弯的小湖,南北长约 200,东西宽约50余米,水深不过56米,南岸芦苇丛生,北岸一片潮湿的沙地,这种水景在北方地区似不难看到。由于湖水来自沙漠泉水,形状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月牙泉。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弯弯的月牙泉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水映沙山

细看周边,才发现它非同一般。首先,它周边都是巨大的沙山,和沙山相比月牙泉显得十分渺小,这泓泉水要生存下来就很不简单。要知道,在沙漠之中,沙丘是经常是随风而流动的,如果周围巨大的沙丘稍稍挪动,月牙泉就面临灭顶之灾。关于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所记“沙井”即今日之月牙泉,此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由此可见,月牙泉在沙山的怀抱中一躺就是2000多年,而湖水从未干涸,也未曾被流沙所埋没,堪称地理上的一大奇迹。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沙山围绕

后来,我咨询到一位沙漠研究专家,他的解释是:月牙泉之所以能在强烈的太阳蒸发下而不涸,是因为有党河的地下潜流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泉内,形成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又由于月牙泉夹在两座沙山中间,沙山相对高度百米以上,南山北坡凸出,北山南坡凹进,由此决定了泉的月牙形状。此外,这里风的运动很奇特,如刮西北风,风从谷口进入泉区后,由于特殊地形的影响,风分成东南北三股,沿着泉水四周的山坡作离心上旋运动,把山坡下的流沙往上刮,刮其他风向时也大致如此,所以月牙泉不会被流沙填没,也不会象沙漠中的其他河流和湖泊一样飘移不定。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挖沙见水

再来看月牙泉的水,它与沙漠相伴,泉边芦苇丛生,水面蔚蓝,清澈如镜,这真是沙漠里难得的一叶翡翠。据说,水中还出产一种铁背鱼,但被当地人奉为神明,不敢食用。在月牙泉边,现已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相当不错,而这一切映照在月牙泉如镜的水面上,更是美不胜收。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清澈如镜[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围栏也是一道景

在月牙泉泉的南岸,唐代风格的亭台楼榭建的错落有致、宏伟壮观。据记载,这里原有古建筑群100多间,从东向西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经堂、雷声台、玉泉阁等,亭台楼阁,临水而设,可供游人休息赏景。可惜的是,这些建筑在“文革”中大多已被毁坏,现在能看到的建筑,多为上个世纪90年代重建。一泓弯弯的、清清的泉水静静地躺在旁边,泉边绿树成荫,四周黄沙似锦,在亭台楼阁上品茗赏泉,那感觉自然是不错的。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亭台楼榭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院落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塔楼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观泉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为90年代重建

到了月牙泉,鸣沙山是一定要爬的。和其他游客一样,我也套上一双红色的防沙鞋,决心一鼓作气爬上顶峰。可是,刚向上爬了七八米,便气喘嘘嘘,而脚下沙子也鸣鸣作响,这才发现在沙漠中爬山并非易事,脚蹬在松软的沙窝里,哪里使得上劲?还是景区人员想的周到,设计了一种嵌在沙中的登山云梯,通过它,我还是顺利地爬到了山顶。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登山区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爬山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登山步梯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累了歇歇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爬到头了

恰逢假日,沙山游人很多,有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有肩扛大炮的摄影达人、还有携带孩童的亲子之家,他们各得其乐。望远处看,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最高的沙峰竟高达1700多米,而能够有勇气和体力爬那些沙峰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站在鸣沙山,俯瞰月牙泉,那弯月般的一泓清泉,就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上来半个小时,下去则不需一分钟。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令人惊心动魄而又玩味无穷。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结伴同行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摄影达人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亲子游戏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心情不错(好友拍)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远处更高的沙峰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俯瞰月牙泉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向下走很快(好友拍)

“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几千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相依相偎,不弃不离,他们确实是大漠戈壁中一对浪漫情人。

[转载]敦煌行:鸣沙山下月牙泉
                                             沙泉共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