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北行:中国第二大内陆河的归宿

标签:
转载 |
常言道,江河奔流,终归大海,然而并非所有江河都是如此。额济纳河,连同其上游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总长度超过湖南的湘江,达 821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河。值得注意的是,额济纳河的最终归属不是大海,而是中蒙边界戈壁滩中的低洼之地。
2012.9.28
清晨起来,来到城边的额济纳河畔,我看见河的水量不小,河面大约有150米宽。说实在的,在沙漠地区能看到这样大的河流,让我感到相当意外。也正是因为这条河,才孕育形成了额济纳三角洲,它是胡杨林的生命源泉。
眼前的这条河,源自青海祁连山北麓,纵贯甘肃河西走廊腹地,流入内蒙古。我们在飞往嘉峪关的途中,曾在空中看河的上游部分,名为黑河。后来我们在从酒泉开车到额济纳的途中,还曾跨越河的中游部分,名为弱水。而到了下游,就是这条额济纳河,从这里往北再奔流40多公里,就到了它的最终归属居延海。
在历史上,额济纳河水量丰沛,流域内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片绿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沿河地区用水激增,下游的水量巨减,年均断流时间达200多天,再也无力流到居延海,河水甚至还没有流到额济纳就消失在沙漠之中。由于干旱缺水带来的恶劣生态,额济纳成了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沙尘远扬至数千里之外的北京城。
看着眼前这一泓江水,你很难想像几年前这里还曾是满目干枯,一片黄沙。由于意识到河水断流的严重性,国家于2000年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的重大决策,2002年黑河水终于沿干流向了居延海,沿途还灌溉了林草地,补充了地下水,额济纳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沿着额济纳河,我们驱车继续北行。
河道边大片沙柳傲立黄沙戈壁,河岸半人高的芦苇丛生,距水较近的沙滩上还有一蓬蓬的苦豆子。河流的两岸,生长着一片片茂密的胡杨林。看来,胡杨是爱水的,水就好像就是它痴缠的爱人,水流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爬过一个坡道,进入一片低洼之地,这里就是额济纳河的最终归属——居延海。我看到的居延海碧水蓝天,湖边芦苇密布,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芦苇总是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总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风吹不断,浪打不倒,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
居延海的湖面很大,据说有3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6倍,但仍远不及其往昔的神韵风姿,那个时候湖的面积是现在的100倍!看到这浩瀚的湖面,我怎么也不敢相信10年前这里曾经彻底干枯,而湖底就像一个聚满了沙子的脸盆。头顶上方,一群大雁在空中飞过,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旅行途中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显然,居延海是大雁理想的驿站。
沿途一切都在说明,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下游的生态正在恢复,绿洲正在重现,其最终的归属居延海也重新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