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藏行:天湖纳木错

标签:
转载 |
从林芝回到拉萨,接下来的行程是游纳木错湖。“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距拉萨市260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长70公里,宽3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东南是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整个纳木错就象是一面巨大的碧玉,镶嵌在藏北的土地上。
2012.6.18
清晨,我们从宾馆出发,坐旅游大巴向纳木错进发,车出拉萨,沿青藏公路北行。不时地,我将目光投向窗外,沿途不断有小溪潺潺淌过,那是高山雪水融化汇成的。公路两旁山势有时陡峭,有时平缓,牦牛、绵羊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近处,有牧民在活动,藏族民宅袅袅地冒着炊烟,空阔的山头上,不时看到有彩色经幡飘拂的玛尼堆。
一路上,与公路并行的还有青藏铁路,铁路和公路犹如两条长龙,并行驰骋。途中休息时,我们的车在一处雕塑旁停了下来,这座雕塑,是高高伸起的双臂,托举着一个方向盘,雕塑基座上镶有金色文字:青藏公路建成通车50周年纪念碑。青藏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长1937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离雕塑不远就是青藏铁路,2006年建成通车,虽然和青藏公路一路并驾齐行,但建成通车之日却整整晚了半个世纪。
车行200公里,我们来到那拉根山口,这是一个海拔5190米的山口。山口风声很大,吹得红红绿绿的经幡哗哗地着响,山口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那根拉”三字,还刻着山口的海拔高度5190米。从阿拉根山口望北眺望,纳木错就像一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颜色纯粹的群山之间,那么安详和恬静,似乎她长久地等候在这里,就为了给我一场美丽的邂逅。
车子过了那根拉山口,下了一个缓缓的大坡,就进入了纳木错湖滨盆地。湖滨盆地里是开阔无比的高原大牧场,六月中旬,这里的草色正绿,随处可见一群群牦牛和绵羊。远处的唐古拉山,山脊缓缓,在天幕上画出一道高低起伏的弧线,碧空如洗,明快的色彩和着流畅的线条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没有想到,就在眼前的那个湖泊,车居然开了半个小时才达到湖畔,据说西藏的山山水水都是如此,因为大而辽远,所以看上去近,走起来却分别外的远。终于到达纳木错,来纳木错的人很多,为了保护周围生态,游客必须在离水面400米的地方下了车,然后步行或者骑藏民的马到湖边。
站在湖边,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仿佛被美丽所覆盖、窒息,蓝天和白色主宰着这个世界,水天相接的蓝,惊心动魄的蓝,沁人心脾的蓝,满世界飘动的是白云和远山,那皑皑的积雪,天光水色融为一体,天蓝得幽远,水蓝得深邃,而洁白的云朵,远山的积雪更增添了空灵广阔,刻骨铭心的感觉。纳木错的水是那么蓝,走到湖边,我忍不住捧起湖水,轻轻喝了一口,湖水是淡淡的咸味,不涩,可与我期待的甘冽还是大不相同。
岸边有很多拉着牦牛藏民,等待游客照相,虽然价格不菲,骑牦牛照相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是啊,在美丽的圣湖,骑上牦牛留下一个独特的回忆,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纪念。在一些藏民看来,给他们拍照会把他们的灵魂也同时摄走。不过,这里的藏民不会跟你要命,而是会向你要钱,老人、妇女、儿童,还有的藏獒、牦牛、马匹等等都是他们收费的道具。看来,金钱的诱惑,让这里的藏民失去了原本的纯朴。
放眼望去,远方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峰顶白雪皑皑。导游说,念青唐拉山在宗教上是全藏著名的护法神,也是北部草原众神山的主神。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雷电交加,神秘莫测,如同头缠锦锻,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湖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错湖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湖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
俯身看看岸边的湖水,纤尘不染、澄碧动人,再往远处看湖面,纳木错湖水的颜色由浅绿变成碧蓝,不是凝固死板,而是瞬息万变,揉进春光夏影,她的清澈对照着世界的污浊,让无数游人自惭形秽,连心生杂念都暗自犹豫,隐隐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是一块纯净秀丽的土地,她是上天赐给世人的礼物,就让我在这碧水长天的画卷里,体验一下与世隔绝的纯净,放下心底的尘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