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画股市----《股指水分过大  股指严重失真》

(2008-08-05 07:31:12)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漫画

漫画股市----《股指水分过大 <wbr> <wbr>股指严重失真》

漫画股市----《股指水分过大 <wbr> <wbr>股指严重失真》漫画股市----《股指水分过大 <wbr> <wbr>股指严重失真》

成思危:上证指数严重失真 导致股指虚涨虚跌

2008-08-04 18:02:38 来源: 网易财经
  •   建议监管部门努力促进沪深300的推广,逐步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沪深300取代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恐存在严重的失真问题,上证指数并不包含深交所上市股票信息,其代表性只有70%左右,另外,上证指数在编制方法上也存诸多问题,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上证指数存在着严重失真。

据2005年底的数据, 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600028)为上证指数的最大权重股,其权重在20%左右,因此,中国石化的股价变动对上证指数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计算,2005年下半年,受中国石化股价的影响,造成了上证指数的虚涨,在2005年6月8日为起点的6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相对流通指数虚涨102.314点;2006年与2005年的情况类似,上证指数也出现了虚涨的情况,并且幅度远大于2005年,全年共虚涨近800点,而2006年的虚涨,主要是由一些金融类的大盘蓝筹股引起的。

至2007年,情况相对就较为复杂,上证指数不再是一味的虚涨,在一年的时间内,经历了阶段性虚涨和阶段性虚跌的不同时期:

2007年底,中国石油(行情 股吧)(601857)的计入指数,改变了上证指数的权重股结构,中国石油成为上证指数最大的权重股,其占比达到20%以上。2007年11月19日,中国石油占上证指数的权重达到23%以上,而在 沪深300 (行情 股吧)中的权重仅有1.89%,位于第8位;如果采用流通市值加权,中国石油依旧不属于前5大权重股,而是同样位于第8位,其权重则仅有1.4296%。

中国石油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跌,由此也造成了上证指数的严重虚跌。在这2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相对于流通指数虚跌327.65点,与此同时,沪深300指数与流通指数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虚跌程度较小。

中国石油所占上证指数的权重虽然随着其股价的下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维持在20%左右,在中国石油计入上证指数当日,即2007年11月19日,其权重高达23.62%,当天跌幅为1.93%,造成了-28.44点的指数贡献。在11月22日,中国石油大幅下跌4.64%,对指数的贡献点数为-56.16。

由近三年情况的分析投资者可以发现,使用总市值加权的方法导致了个别股票对指数具有过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日趋活跃而逐渐加剧。近3年来,由一两只股票造成的上证指数虚涨虚跌的程度日趋加强,使得上证指数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及幅度。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郭琨的研究表明,上证指数的确存在着较严重的失真问题,并且与个股的上涨情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上证指数作为中国股票市场上人们普遍接受的系统性指针,其失真一方面会对投资者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使其对股票市场产生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预期;另一方面,由于总股本加权的计算方式而造成的流通股本的杠杆作用,使得指数容易被个别权重股所操纵,严重威胁到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避免由于上证指数失真造成的错误的市场引导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套利行为的发生,管理层应当尽量避免通过各种行情软件或证监会系统发布上证指数,与此同时,应逐步推广沪深300指数,使其代替上证指数的地位,成为衡量我国股市整体情况的系统指针。

虽然沪深300在编制方法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拥有专门的指数公司和专家委员会的沪深300指数,编制方法更为透明,同时采用了修正的流通市值加权方法,避免了个别股票权重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防止了由总市值加权产生的流通市值的杠杆作用,比上证指数的编制更为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沪深300作为沪市和深市的 综合指数(行情 股吧),代表了两市A股超过6成以上的市值,并且覆盖了各个行业板块的股票,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代表性和行业代表性。

作为未来股指期货(专题 论坛)的标的,沪深300的编制方法必将继续完善和提高,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努力促进沪深300的推广,逐步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以沪深300取代上证指数。(《资本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